不久前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中,有两件事备受关注:其一是对开发者和大量应用的毁灭性“扼杀”;其二,对智能手机iPhone来讲,苹果云策略的意义不亚于iPod当年对于数字音乐的革命性影响。
“扼杀”开发者?
尽管大批开发者在会场内欢呼雀跃,但我猜想,依然有数以百计的第三方开发者和应用程序被排除在可能获利的大门之外。正如《纽约时报》充满讽刺意味地指摘,“你怎么会知道你创造了一个伟大、有价值的应用程序?苹果公司把你赚钱的机会都拿走。”
事实上,苹果所宣布的相当一部分内容——比如说基本的功能性应用程序,以及离线存储网页文章的种种途径——对于使用者来说,这些都是如此基础的需要,以至于它们应当成为核心OS系统的一部分。不幸的是,产品恰是大量开发者的“面包和黄油”,他们也同样认准了这是用户不可或缺的需求,多年来苦心研发。这样一来,我相信,他们中的很多人不得不重新思考和改善目前在做的事情。
这就如同生活在一个庞大系统的影子之下。比较一下苹果公司所给予的(苹果商店会给独立开发者更多清晰指示和入口),以及所拿走的(对那些应用程序来说从一开始就必须排除某些需求)。
苹果公司一直非常善于采纳第三方的好点子,并融入到自身的核心产品中。最出名的或许是,苹果曾融入了Dashboard的特性(iPhone上I-con化的页面呈现方式的雏形),引来第三方开发者诸多抱怨之声,因为它们认为这和Konfabulator的某款构思非常接近。
这个问题或许很糟糕,但这本就是苹果整体计划的一部分。Chetan Sharma曾经很简洁地指出,“苹果的目标就是将软件商用,微软的目标是商用化硬件,Google则是两者都要做”。
尽管苹果公司令一些开发者不悦,但在提供免费软件方面,它拥有很强的承受能力。因为它几乎全部利润都来源于硬件。至少从目前看来,相对于Google、微软、一些传媒公司和服务提供商而言,苹果公司依然拥有足够的能力或动力,凭借这一战略继续保持繁荣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