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DOIT首页 » 资讯中心 » 正文

国内中小企业普遍处境艰难 四成或于年底半停工

 11年08月29日 00:47【转载】作者:IT时报  责任编辑:王林

导读:今年上半年,浙江、广东等地一些颇具知名度的私营企业倒闭,媒体纷纷报道,这犹如一颗颗重磅炸弹,使得中小企业陷入倒闭潮的传闻不胫而走,在持续发酵之后,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央行、工信部以及地方政府接二连三站出来“辟谣”,称现在没有出现中小企业扎堆倒闭的情况。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倒闭潮”为虚 处境艰难乃实

国内中小企业险象环生

业内人士称:如无政策支持四成中小企业或将于年底“半停工”

“中小企业承受着‘死亡’威胁的煎熬!绝不是危言耸听。”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对记者说道。

今年上半年,浙江、广东等地一些颇具知名度的私营企业倒闭,媒体纷纷报道,这犹如一颗颗重磅炸弹,使得中小企业陷入倒闭潮的传闻不胫而走,在持续发酵之后,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央行、工信部以及地方政府接二连三站出来“辟谣”,称现在没有出现中小企业扎堆倒闭的情况。

记者采访后发现,虽然倒闭潮没有出现,但是目前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的确令人堪忧。有经济学家概括中小企业现在面临“三荒两高”的困境:钱荒、人荒、电荒、高成本、高税收。其实不仅如此,随着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以及近期发生的美债危机,中小企业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

IT时报记者 钱立富

“倒闭潮”并未出现

周德文有着诸多头衔,他不仅是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同时也是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在这次中小企业“倒闭潮”的舆论风暴中,周德文是个“关键”人物,一些媒体将他在接受采访时表达的一些观点作为“倒闭潮”的论据。“实际上我从来没有说过,也不认为现在温州中小企业已经陷入‘倒闭潮’,只是说目前中小企业生存很艰难”,周德文对记者说道。

今年上半年,温州当地数家老牌企业“不约而同”陷入破产境地,中小企业接连倒闭的消息开始传出。之后,广东东莞也曝出多家私营企业倒闭,进一步推动了舆论热度。这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纷纷进行调研。

今年5月,银监会与浙江省中小企业局组成调查组,赴台州、温州等地调研中小企业“倒闭潮”情况。调查组认为,中小企业生存确有主客观困难,但“倒闭潮”的说法“立不住”。除了银监会,央行和工信部人士也都站出来,称“倒闭潮”不存在。

从浙江、广东等地工商部门对企业倒闭数量统计来看,今年和往年相比没有明显的数量变化。比如浙江今年整个上半年注销企业1.44万家,而 2008年同期注销1.71万家,2009年同期注销1.54万家,2010年是1.24万家。据温州市相关部门统计,今年上半年新设企业8761家,同比增长27.9%;注销企业3985家,同比下降21.7%。

广东省东莞市也是如此。东莞市工商局统计,今年上半年该市累计关停企业261家,同比减少5家,而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时全市关停和外迁企业分别是865家和657家。除了政府部门,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8月初也发布了针对中小企业经营现状的调研报告,称当下中小企业并不存在“倒闭潮”。

“融资难”逼迫实体企业

虽然“倒闭潮”未现,不过无论是政府部门的调研,还是学术机构的报告,都称中小企业目前处境不佳。而周德文更是表示,“比起上半年,现在温州的中小企业处境更加艰难,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造成中小企业处境艰难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在这点上,周德文和央行产生了分歧。

央行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融资难并不是造成企业经营困难的最主要因素,造成今年上半年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周德文则认为,融资难是导致中小企业处境艰难的最主要原因。他表示,虽然上半年温州几家企业倒闭的直接原因多种多样,或是企业决策失误,或是企业主个人品质问题,但是最终都是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背后都有庞大的民间借贷或高利贷的身影。”

2008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家推出了4万亿“刺激工程”,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相对容易。但是今年以来,央行连续上调准备金率,使得银行紧缩银根,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资金链的压力随之而来。


公司简介 | 媒体优势 | 广告服务 | 客户寄语 | DOIT历程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Copyright © 2003-2012 DOIT.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DOIT传媒 版权所有京公网安备: 110105001105
京ICP证030972号电信业务审批 [2009]字第572号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