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不做PC了,在PC这个以规模效益取胜的市场,市场老大突然“离家出走”,确实令整个产业猝不及防。
PC过完30周岁生日还不到一周,惠普即宣布,不再对PC业务进行产业转型,将通过剥离或其他交易方式分离信息产品集团全部或部分业务,并不再运营webOS设备。
作为部分相关事件的见证者,笔者希望通过多个视角来审视这一产业大事。
明智之举:放弃webOS
早在2002年笔者第二次独家专访英特尔CTO基辛格时,就提出以下观点:“3G通信就是计算,如果现有的通信厂商不去弥补他们在计算方面的弱势,未来的通信市场将由计算厂商唱主角”;“如果这些(手机)厂商不适时地转向应用、转向服务,还仅靠生产和销售手机过日子的话,那可就真没什么好日子可过了”(见《90纳米:IT产业开始洗牌》)。其实道理很简单,传统手机厂商擅长语音业务,而数据业务则是计算厂商的拿手好戏。
近几年,传统手机厂商的命运已被不幸言中,我们看到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平台市场已经被苹果、谷歌、微软、英特尔等计算厂商所霸占。
任何市场走向成熟的过程,也是品牌集中化的过程,而架构的集中化又会先于品牌的集中化。早期,个人电脑群雄纷争,市场上就有MITS公司的牛郎星,苹果的AppleII、IBM的PC等多种架构,最终,个人电脑市场几乎被开放的PC架构一统天下。
坦率地说,在去年诺基亚宣布全面倒向Windows之前,笔者一直认为,移动智能终端有了苹果的iOS和谷歌的Android就足够了。因为苹果依靠对用户体验近乎偏执的追求建立起来的生态环境是其他厂商难以逾越的,而只要谷歌秉持对Android的开放,就不会有其他平台厂商的机会了,毕竟,一个市场最终只能容纳一个开放的架构及其生态环境。
因此,笔者曾对去年4月RIM和惠普相继以2亿美元和12亿美元收购嵌入式操作系统厂商QNX和Palm,由此进入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市场表示不解。
今年2月23日,笔者带着疑惑和好奇在上海参加2011年惠普PSG(信息产品集团)亚太区战略发布活动,独家专访了PSG移动产品部应用与服务部总经理亚历山大和PSG CTO麦金尼。
在市场上容不容得下这么多生态系统的问题上,麦金尼回答说,因为webOS可以跨PC和打印机平台,对webOS的信心源于惠普拥有全球最大的PC和打印机市场份额。而当笔者问道,在惠普基于webOS的手机和平板电脑亮相的前一天,网上还有买惠普LaserJet9040n打印机送苹果3G手机的信息,webOS是PSG的战略还是整个惠普的战略?亚历山大表示,他回去以后要与惠普打印成像集团的同事进行沟通。然而今天,惠普将剥离信息产品集团业务,皮之不存,webOS将焉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