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见过哪家IT巨头像惠普这样在重大决策的表态上如此儿戏。
8月18日,这家PC巨头宣布,将分拆,甚至不排除出售PC业,放弃平板与智能手机。原CEO李艾科强调这是一场“必要转型”;一个多月后,李艾科被炒鱿鱼,惠普新任CEO惠特曼说将尽快决定是否分拆PC;两天后,惠普董事长兰恩表示,无意剥离PC。惠普董事会当然可以玩一下文字游戏。比如它可以说,“分拆”、“剥离”与“出售”有差异,它从没声明过要放弃PC。
笔者认为,一个多月的反复无常,流露的是巨头内心的焦灼,以及战略转型的茫然。面对IT服务路径上的IBM们,以及另一岔道上的苹果们,它少了战略抉择的勇气。
惠普之前出售平板与智能手机、分拆PC的表态,被视为IBM化的彻底一步,人们认为它向乔布斯投降了。不过,眼下看来,惠普可能意识到,IBM化之路,短期可能充满巨大风险。
李艾科宣布分拆PC后,立刻引来许多遐想,人们关注到底谁会接手一个400亿美元营收的“大猩猩”。之前传闻说三星(微博)可能买,但三星CEO迅速否认了;人们点名联想(微博)后,惠普表示不会卖给它。但联想至今并没表示很稀罕惠普,尽管柳传志在不同场合又开始谈国际化。
这就隐含了巨大的风险。一个打上分拆、不排除出售的业务,它的品牌价值在人们心目中整体是向下的。当外界持续不见接盘者言论时,惠普PC可能遭遇巨大的品牌损失。加上消息本就不明确,这就更让投资人、消费者失去了信心。
因此,无论前任CEO李艾科规划的IBM化道路如何光明,眼下的惠普,首要任务是,必须紧急刹车,即便有分拆与出售的打算,也必须先稳固PC业务的军心,让投资人放心。
如果不能对外传递明确的信息,原本已经增长乏力的PC业恐怕将很快被对手超越,届时想卖,估值可能也要缩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