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的竞争实际上已是软件平台的竞争,是包括手机软件、硬件、运营商、应用的整个生态系统的竞争。诺基亚(微博)、RIM这样的手机制造商已经无法支撑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移动平台比拼的已是整体实力。
惠普(微博)webOS出局,诺基亚放弃塞班,黑莓勉力支撑,原先竞争者纷纷退出,而唯一能够在移动领域挑战谷歌和苹果的也只有软件巨人微软。与此前的诺基亚及RIM不同,微软不仅有雄厚的财力和技术研发实力,更有强大的专利储备。
Android专利之殇
谷歌向硬件合作伙伴免费提供Android操作系统,开放的平台吸引了超过30多家硬件厂商,Android才得以在三年内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操作系统。然而,开放繁荣的背后却暗藏着诸多陷阱,专利几乎已经成为Android的“阿基里斯之踵”。
在收购摩托罗拉(微博)移动之前,谷歌只拥有700多项专利,苹果拥有近2000项专利,微软却拥有超过1.8万项专利。先天贫血让谷歌几乎没有在专利问题上的反击力量,而崇尚开放也导致谷歌长期忽视专利申请,或许文化原因导致谷歌不屑于使用这一利剑。
Android操作系统总共有1000万行代码,和所有主要软件一样,Android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微软以及苹果的专利。举例来说,苹果在多点触控方面就拥有72件专利,而很多都属于重要的基础专利,Android要完全避开专利陷阱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目前Android面临的专利诉讼主要来自苹果、微软以及甲骨文(微博)。Android其中使用了原Sun公司的Java技术,而甲骨文收购Sun之后拥有了Java技术的专利所有权,向谷歌提出了总计61亿美元的赔偿,案件卷宗甚至长达2200万页。
抽血Android
同样是专利诉讼,微软和苹果在对待Android的态度却截然不同。苹果前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曾表示“哪怕耗尽苹果所有现金,也要扼杀Android”,因此苹果在专利诉讼方面也几乎是铁血政策,唯一的目的就是以禁售来扼杀Android产品。
与苹果“赶尽杀绝”的立场不同,微软在专利方面的态度却更圆滑,对硬件合作伙伴采取的“打击拉拢”战术,而对Android则是“专利抽血”来发展自身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