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不会被替代呢?
刘崇华(重庆华生园食品公司董事长):1980-1984年我曾在鹅岭公园和城区各个学校从事个体摄影。
当 时的胶卷有几种,最好的当然是柯达、富士,一般是从美术公司买,有的人图便宜,也用上海胶卷来自己加工。一卷胶卷可以照12-16张,每张收费是1-2元 钱,因此每卷可以赚10多元。后来我就用赚的钱在大坪开了个照相馆,名字叫“新颖照相”,每天差不多都有100多元的营业额。
对于柯达的发展转折,我是这样看的:一个老牌子最要命的是自认为不会被替代。这个年代,地球早就是平的了,科技的革新让很多不可能的事都发生了。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随时都要有危机意识,得考虑转型。鸡蛋放在一个篮子要不要得?这些都是战略大事。
我仍在使用柯达胶卷
杨 隆(重庆伊士顿电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二十多年前,我开始玩摄影,就用的柯达胶卷。当时在西安,几乎所有的相馆都挂柯达的广告。柯达胶卷 35元/个,挺贵的,但是亮度、清晰度都非常好,我们还是选择用它,省着点用。也许第一次就用柯达,后来有了富士等其它牌子也没有更换过。直到今天,我都 还在用柯达反转片拍风景照。我很享受胶片摄影的过程。由于胶片的成本较高,所以每一张照片你会深思熟虑去构图、调配再按下快门。等待胶片冲洗的过程也是充 满期待的,如果最后的效果符合你的预期,你更是会欣喜不已。这是数码相机的瞬间技术所给不了的。
2000年以后,我发现要找一家冲洗胶片的相馆没那么容易了。我现在固定在解放碑一家很小的店,买胶片洗照片。最近刚买一部新的胶片机,还没用几次就听见柯达重组的消息,可能以后胶片不太好买了。
对于柯达重组,对于公司来说是一件好事情。我非常认可王石所说的,柯达的结果是这样看的:一个老牌子要发展,一定不能固步自封,毕竟数码相机符合大众市场的需求。当然,传统的东西也要,需要保留,只是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背景>
伊士曼柯达公司,简称为柯达公司,始创于1880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是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微博)挂牌的上市公司,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
1966年,柯达海外销售额达21.5亿美元,在《财富》杂志中排名第34位,纯利居第10位。
1990年、1996年,在品牌顾问公司排名的10大品牌中,柯达位居第4。
进 入21世纪后,柯达不断开始转型。柯达在短短几年中并购了多家数字技术公司,同时陆续关闭照片洗印厂而专注于数码印刷。2006年,柯达毅然更换公司标 识,去掉了从1971年沿用至今的“黄盒子”和“K”图形。这意味着它希望人们截断柯达与胶卷世界的联系,试图将新柯达打造成一个全新的数码影像公司。 2007年12月,柯达决定实施战略重组。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需求减弱,市场萎缩,靠出售资产、勉强盈利的柯达2010年财报显示,持续经营业务 亏损58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