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许多供应链专家都相信,苹果想要走出近期的公关危机,就意味着他们在运营面必须做出重大的调整。
不久前,《纽约时报》发表报道,揭露了苹果供应商劳工待遇方面诸多值得怀疑的问题。
报道指出,在为苹果生产产品的工厂当中,工人们不得不超负荷劳动,而且环境也很不安全。
如果苹果(AAPL)想要摆脱由此而来的消极影响,他们恐怕不得不重建自己的屏幕、闪存、微处理器等的第二和第三层供应商网络。劳工待遇更好的韩国和日本工厂,可能会成为最优的选择。
事实上,供应链分析师们之前就已经在警告美国企业,说他们外包给中国的产品很可能会在春节前的若干周当中出现所谓“质量衰减”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低薪劳动力将离开位于沿海地区的工业中心,回到自己内陆的家乡去过节的缘故。
不过,今年的龙年对于一些跨国企业而言还来得更早,这当然是因为苹果广受欢迎的产品背后的故事被披露在世人眼前的缘故。
富士康(FXCNF)是一家台湾承包制造公司,看上去似乎能够比较成功地免于质量衰减的问题,因为他们雇用了大量员工,二十四小时高速运转。可是,这一次他们虽然没有造成质量衰减,却造成了“品牌衰减”。还有一个事实值得注意,这就是在过去两年间,富士康已经有近二十位工人自杀。人们很容易就会想到,当苹果的形象受到玷污,投资者对他们股票的态度就可能会发生变化。
毋庸赘言,政治面和环境面的种种因素在这当中也发生了影响,但是归根结底,对于苹果而言,如果他们过分依靠中国的组装工厂和廉价劳动力,他们作为全球公民的名誉自然就不免被置于风险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