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合:谷歌指责微软是“专利流氓”。
2010年,微软要求Android厂商缴纳专利费,并起诉了拒不缴费的企业。谷歌缺乏足够的专利进行回击,所以试图收购北电专利,但最终还是败给了微软和苹果组成的财团。
谷歌总法律顾问大卫·德拉蒙德(David Drummond)指责这些企业利用伪造专利发动敌对战略。
赢家:微软
几周后,谷歌被迫斥资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微博)移动,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专利。谷歌似乎意识到微软的确已经占据上风。更令谷歌尴尬的是,微软曾经邀请谷歌与之共同竞购北电专利,但谷歌拒绝了。此事后来被微软公关主管弗兰克·肖(Frank Shaw)公之于众。
第六回合:微软发布整版广告批评谷歌更改隐私政策,并强调微软产品“以人为先”。
赢家:未决胜负
我们认为,有关谷歌隐私政策的抨击有些反应过度。谷歌已经强调,只会将用户数据用于谷歌旗下的网站,不会与外界分享,也不会出售。这并没有突破互联网企业的底线。
尽管如此,微软的指责也的确属实:真正付钱给谷歌的是广告主,不是用户。有时候,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二者的这一轮较量恐怕还需要数月时间才能决出胜负,关键在于是否会有用户因此而转用必应和Hotmail。但我们猜测,多数用户都不会在意。
最终结果:谷歌4:1获胜,还有一个回合未决胜负。
谷歌挑起的事端不如微软多,但至少赢得了己方挑起的一个回合。目前为止,微软挑起的3个回合都失败了,而对隐私问题的指责胜算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