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udStart真相调查:方案?平台?
在经过了从解决方案到私有云平台的转变之后,我们不难发现,CloudStart代表了业界的一个趋势,那就是产品平台化和云计算平台化。供应商的产品,尤其是面向云计算搭建的产品,不再是单一的产品、设备,而是一个有机整合缺一不可的平台,"组合"成为了CloudStart这样的"平台化产品"的最显著特征。
但在平台化的进程中,用户不断发现,要实现良好的平台,仅靠产品与技术是不行的,"组合"导致了平台的复杂性和构建难度,用户对某一个平台的采购,正在日益变成对服务的购买行为: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等设备,成为平台的组成部分的同时,也成为了服务的"工具",用户的采购目标,经历了从产品到组合化的平台到采购服务的转变--这可能也是云计算所带来的"采购服务"理念的全新延伸。
当CloudStart平台加上30天的上线承诺之后,惠普CloudStart解决方案的核心终于显现--"快速部署私有云的服务"。没有服务,谈何在30天内完成?
张俊表示,正是因为惠普为CloudStart设计了"更多的服务",如咨询服务、架构设计服务、实施服务,CloudStart才能够成为加速私有云部署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他表示,在CloudStart中,不仅有规划和服务定义、计算服务实施、分级备份策略、安全策略和费用分摊和报告等相应的服务,还有包括应用程序资源分配、应用程序监控在内的基于Matrix的云服务自动化,"作为惠普云咨询服务的一部分,惠普CloudStart可帮助客户将其现有的交付方法转变为更有效的服务共享模式。"
其实,惠普早已经将CloudStart定位为一个服务,一个面向用户对私有云的快速部署需求的IT服务,私有云解决方案或是私有云服务平台,只是CloudStart的其中两面而已。
不过,给出承诺很简单,但如何实现、为何能够实现才是用户最为关心的--纵使在媒体采访中,惠普方面表示,"30天实现的固定工作范围,固定价格的私有云,更多的还是让企业内部IT部门能够感受到云服务对整个运营带来的好处。"但这30天即可"品尝"私有云"美味"的前景,依然极大地吸引着用户。惠普为何能够做到这一点,则成为了媒体十分好奇的问题。
对此,张俊表示,为业务应用进行优化而制作的应用模板,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惠普丰富的实施经验和专业服务也是缩减时间的重要手段。此外,张俊提到,BladeSystem Matrix和StorageWorks存储系统也大大缩减了项目的部署时间--但我认为,过去一年大力推动融合基础设施,才是惠普如今敢于承诺30天实现私有云的"最大保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