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DOIT首页 » 资讯中心 » 正文

Google成功难离垄断 模范地位遭否定

 11年07月25日 09:20【转载】作者:悠拉  责任编辑:尤佳

导读:北京时间7月25日消息,《福布斯》杂志网络版撰稿人海顿·肖内西(Haydn Shaughnessy)在美国时间7月23日撰文,探讨了Google模式对其他美国公司的借鉴意义,认为Google没有提供更好的创新模式,其成功离不开业务的垄断性,因此不是好的角色模范。

关键词: Google 垄断

北京时间7月25日消息,《福布斯》杂志网络版撰稿人海顿·肖内西(Haydn Shaughnessy)在美国时间7月23日撰文,探讨了Google模式对其他美国公司的借鉴意义,认为Google没有提供更好的创新模式,其成功离不开业务的垄断性,因此不是好的角色模范。全文如下:

今年7月以来,Google开始在许多人心目中重振声望。它在《福布斯》评出的100大最具创新性公司中名列第七,收入骄人、业绩辉煌,推出的Google+也大获成功。

一周前,《福布斯》编辑昆汀·哈代(Quentin Hardy)提出一个问题:重新焕发活力的Google能否为美国经济提供一个整体范例?我的答案是否定的,而接下来我将给出一些重要的理由,说明Google不能被当成一种角色模范。我认为美国经济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Google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其他美国公司。

Google的高明与不足之处

如果我们想寻求一种适合美国公司的模式,Google有怎样的参考意义呢?

——年轻人的智慧:它的创始人是两位极其聪明年轻人——布林和佩吉,他们发现并利用了别人都不曾想到的机遇,采用与搜索结果或网络内容挂钩的在线广告取代了分类广告。

——关键字广告(AdWords):它是神来之笔,从初创到形成商业模式,都具有无与伦比的“聪明性”。

——搜索引擎:要不是Google在搜索领域一手遮天,谁也不会知道网页搜索的用处有多大。事实上,我们的搜索就是“Google版”的——必应(Bing)精明地以社交搜索与之对抗时,已经足足晚了10年。

——着眼长远:除了搜索与广告销售之外,Google也勇于尝试新事物(无人驾驶汽车、代用能源等),并且把眼光放得十分长远。

——20%法则:员工有20%的时间用于创新,这是Google的标志之一,尽管人们可能对此存在怀疑。

但是在强大的产品之外,Google也有一些有失高明的表现。

——Android创收甚微:在移动互联网方面,Google从Android操作系统中获利甚微,事实上,Android带来的收入似乎没有流入Google手中,而是进了专利竞争者的腰包。

—一些产品“达标”困难:如面向企业的Enterprise Appliance(企业版本搜索工具)和Google Apps等,很难达到“10亿美元级”的标准。

——盈利业务难离广告:判断一家公司是否足够高明的基准之一,是看它能否开创出“10亿美元级”业务——这件事已经被宝洁公司做了20多次。在最近的财报中,Google的确大谈自己有能力开创“10亿美元级”新业务——但是这些业务看上去都离不开广告。

公司简介 | 媒体优势 | 广告服务 | 客户寄语 | DOIT历程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Copyright © 2003-2012 DOIT.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DOIT传媒 版权所有京公网安备: 110105001105
京ICP证030972号电信业务审批 [2009]字第572号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