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历史真有轮回,钱伯斯这一轮的断腕与聚焦将会把思科重新带回健康增长的轨道,这将让他度过在思科长达16年CEO生涯的第二次劫数。但这一切并不容易假设。思科今天的尴尬局面,正肇始自钱伯斯在10年前启动的那场变革,不幸的种子也在那时埋下。
2001年3月,出于对网络泡沫再度破灭的忌惮,思科在再度裁员和停止供应商合作之后,旋即启动了寻找下一个增长点的扩张与收购。思科的路由器和交换机产品技术再领先,现金流回报再强劲,也仍不能在行业性崩盘中幸免,如果有了新的现金流业务,也许情形就会不同。
这是思科一系列难度极高的收购与整合的开始—2003年,思科收购家庭和小型企业网络设备厂商Linksys Group;2005年收购有线电视机顶盒领先厂商Scientific-Atlanta;2009年收购了低价Flip相机厂商Pure Digital Technologies。这让它的收购突破了以往旨在强化其路由器与交换机产品的局限,进入家庭消费端网络设备市场。思科还同时在视频领域大举扩张,在2001年收购硬件和软件数字视频服务开发商PixStream之后,又在2006年推出视频会议系统“网真”,2007年底又收购另一家视频会议系统服务商WebEx,将其整合进入思科的统一通信部门。2009年底,思科再度收购一家视频会议设备公司腾博。
在当前的重组中,上述的业务大部分都成了牺牲品,只剩下庞大且昂贵的网真—它是思科自己研发的视频会议系统,具备将两个不同地点的会议情景通过视频屏幕完整拼贴在一起的效果,让你几乎以为和对方同处一室。但它在网络带宽资源有限的国家和地区很难应用。另一方面,华为和惠普等公司已推出类似产品,价格仅是思科网真的几分之一。
如果认为思科扩张是错的,那也会失之轻佻。但显然它每次都会踩错步点—当它信誓旦旦地宣布进军某个新领域的时候,在产品、价格、市场环境的判断上,它至少有一方面会选择性失聪。
以视频聊天系统Umi为例,它确实具备一流的技术和用户体验,但它的那枚599美元的价格标签却让人望而却步,因为视频服务的技术壁垒已降至最低,几乎所有的互联网服务商都可以提供这项功能,而且完全免费。但如果降价,就会有更多企业级客户选择将Umi应用于企业级视频通讯,从而影响到网真和WebEx系统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