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后来被称为“Android之父”的安迪·鲁宾带着他刚开发出来的Android系统,自己掏钱买了机票飞到韩国拜访三星,试图推销Android手机系统。但三星与鲁宾的谈判以破裂告终。然后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2005年,谷歌以50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Android。而这一交易的主导者正是佩奇。
佩奇为什么会买下连三星都拒绝的Android系统?虽然从未提起过,但身为手机玩家的佩奇自有他的慧眼。不仅谷歌,2007年前后所有围绕在Android产业链上的公司其实都在努力,都看到了隐隐的、未来的智能手机方向。但最终,还是苹果,还是乔布斯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2007年6月,iPhone的横空出世,重新定义了手机。挖掘人性的需求、产品的简洁,无人能出乔布斯其右。
时至今日,Android已成为唯一能与苹果抗衡的智能手机操作平台,当年的收购之举也被誉为谷歌并购历史上“最棒的一笔交易”。
今天,乔布斯的传奇正在远去,但年轻的佩奇才开始开创属于他的、谷歌的科技历史。
谷歌的野心到底是什么呢?曾经,在谷歌的设计中,未来的互联网完全是免费模式,不仅系统、平台免费,连带宽也要免费,互联网的未来以应用为主,“如果谷歌搭建成一个人人都要应用的平台,那谷歌就赢了。”2009年,针对谷歌的一系列布局和走向,互联网资深分析人士洪波有这样的分析。
其实,谷歌的使命始终未变,整合全球信息,让人人都可访问,都可受益。但这样一个使命,在过去的时代,通过一个搜索引擎就可以做到,但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仅有搜索是做不到的,因为苹果开创了一个新的产业,需要产业链上越来越多的玩家一块来参与。这时,如何通过硬件整合信息、获取信息,这需要特定的能力。
当下Android系统最大的弱点就是它不够统一,各种版本太多,还有许多的定制。谷歌需要统一Android系手机,也许拥有一家硬件公司是唯一的办法。收购摩托罗拉之后,谷歌可以整合硬件制造能力。
当有了硬件生产能力之后,无疑,谷歌会与其长远发展使命结合得更好。更何况,摩托罗拉有很多过去积累的客户、终端研发能力以及运营商关系,这些也是成就谷歌远大梦想的资源。
从这个方向上,谷歌不会卖掉摩托罗拉。但谷歌从来不是通过硬件挣钱。谷歌目前的最大利益是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上,谷歌的系统能占有多大的份额,能成就多大的产业链,这是谷歌的核心价值。
要不要卖掉摩托罗拉?也许这正是佩奇此刻一边玩着Android手机,一边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