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把希望和憧憬带给人类。2006年,我们已经看到IT新技术应用呈如火如荼之势。蓝牙、Wi- Fi、3G等应用火暴展开。在国际IT舞台上,intel和AMD竞相推出最新的双核CPU;微软发布了新一代的操作系统Vista;苹果电脑公司发布了最新的音乐智能手机iPhone。下一代DVD标准在蓝光DVD标准和HD-DVD标准之间展开争夺。而在中国,随着TD-SCDMA标准的正式发布,标志着国内电信行业开始向3G领域进军;随着移动高清电视标准的发布,IPTV和车载电视逐渐成为人们日常谈论的话题。2006年,是IT领域一个令人兴奋,鼓舞的丰收之年。
近年来,中国的IT市场处于一个高速成长期。中国集成电路增幅达到30%以上,伴随市场的扩容,销售规模加大,中国国产集成电路销售收入已经超 700亿人民币,年增长率达到28%。同时中国半导体产业规模也快速成长,据预测目前已经达到500亿美元。到2010年将达到900亿美元,占整个亚太市场55%。同时,集成电路技术也迅速提高。在中国,集成电路自主创新的新产品、新成果大量涌现,一大批国际领先产品也应运而生。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随着消费类产品、数字娱乐产品快速增长,比如经常谈到的数字电视、LCD显示器,多媒体产品,包括手机、数码娱乐产品等等,是推动中国乃至全球半导体成长的一个最主要的推动力之一。市场需求随着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又会创造很多新兴的市场机会。
纵观2006,IT的发展主要体现在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sumer electronic)上。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些激动人心的创新和发展吧。
Computer:
1、微软新一代操作系统Vista发布
2006年在亿万用户的瞩目当中,微软终于发布了新一代操作系统Vista。如同任何其他事物一样,操作系统也有其诞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从 MS-DOS到Windows9x,操作系统的发展宣告MS-DOS命令行界面的终结,迎来了图形界面的崭新时代。随着PC实现16位向64位的升级革命,当前,电脑用户已经开始期盼着又一个里程碑的出现——微软Windows Vista。面对着一个多元化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一个用户每天都必须面对更多的问题。作为下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实现了技术与应用的创新,在安全可靠、简单清晰、互联互通,以及多媒体方面体现出了全新的构想,并传递出3C特性,努力帮助用户实现工作效益的最大化。“Vista”一词源于拉丁文的“Vedere”,在包括英语在内的大多数语言中有“远景、展望”之意。微软公司将其下一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操作系统定名为Vista,除了希望它能展望未来,继续执掌操作系统大旗之外,更是为未来个人电脑乃至其他个人电子设备的技术和创新铺路,引领下一代计算体验。
微软为这个操作系统提出了三个最重要的特点:(1). Connected: Windows Vista更加紧密和快捷的特性将你与你的朋友、你所需要的信息以及你的电子设备无缝连接起来,使所有的计算机和电子设备连为一体。(2). Clear:有两层意思,第一:Windows Vista所使用的用户界面看起来将会有一种水晶的感觉,从用户界面上让人感到更加整洁。第二:Windows Vista 将会更加有效的处理和归类用户的数据,Windows Vista将会为用户带来最快捷的个人数据服务,让用户更加快捷的管理自己的信息。(3). Confidence: 由于间谍软件和大量的网络蠕虫病毒,使得用户越来越不信任自己的计算机,Windows Vista将会为用户带来最好的安全措施,Windows Vista 将会比以往任何造作系统更加安全地保护你的计算机不受病毒侵害。
Windows Vista 最大的改变在哪些地方?一个完全被重新设计的用户界面Aero。一个新的命令行界面Monad。内建DVD刻录功能。新的高效压缩安装程序将使 Windows Vista在20分钟内完成安装。一种新的搜索和组织信息方式。总结起来就是安全增强、新的搜索机制、大量新笔记本电脑功能、父母控制、更好的家庭网络。借助Avalon,Vista 在视觉方面也有所变化,包括从透明窗口到代表文档本身的图标。
2、CPU多核技术
由于功耗方面的原因,单核微处理器已经不能单纯通过提升频率来提升性能。多核技术应运而生。多核心设计可谓是提高晶体管效能的最佳手段。在单核产品中,提高性能主要通过提高频率和增大缓存来实现,前者会导致芯片功耗的提升,后者则会让芯片晶体管规模激增,造成芯片成本大幅度上扬。尽管代价高昂,这两种措施也只能带来小幅度性能提升。而如果引入多核技术,便可以在较低频率、较小缓存的条件下达到大幅提高性能的目的。相比大缓存的单核产品,耗费同样数量晶体管的多核心处理器拥有更出色的效能,同样在每瓦性能方面,多核设计也有明显的优势。自年初开始,台式机CPU供应巨头Intel和AMD相继推出双核产品。Intel和AMD一直都是吸引了无数人目光的欢喜冤家,大家对他们的“口水战”似乎已经产生了“免疫”。然而,在双核处理器和多核处理器之战中,厮杀异常激烈,“核战”的规模和强度无往不及,因此成了2006年电子产业不能不提的话题。 AMD的双核技术,凭借SRQ(系统请求队列)、Crossbar和HyperTransport总线等种种先进的处理技术,赢得一大批拥户,直呼AMD 的双核才是真正的双核。而Intel的双核虽然在技术上并不高调,在市场上确是当仁不让,满世界的“Intel inside”和“我是双核的!”宣传。年尾,Intel推出了“四核”处理器。IBM、东芝和Sony也推出了多核Cell处理器。嵌入式处理器IP供应商ARM也提出了ARM11 多核产品。可以说,2006年,微处理正式跨入多核时代。下一个10年,由多核技术引发的许多创新应用,这将是计算时代的一次革命。Intel、AMD你追我赶,多核之战愈演愈烈
对应用于PC的X86处理器而言,整合内存控制器非常有意义,原因在于该项设计能够有效降低内存系统的延迟时间。事实上,这只是整合运动的开始,不少处理器厂商都在考虑让处理器整合越来越多的功能,例如SUN和AMD都在考虑在下一代架构中直接整合PCI Express控制器、I/O控制器甚至是图形功能,借此提升系统的I/O性能以及降低平台成本;高度的整合无疑是未来处理器的发展方向之一。
3、存储技术
数字化时代的海量信息需要存储器来完成,也成就了存储技术的辉煌,可以说,2006年,存储技术是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在硬盘领域,2006年是垂直记录技术走向普及的一年,其标志就是出货量在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的3.5英寸ATA/SATA硬盘也开始采用该技术。希捷公司凭借其垂直记录硬盘荣登硬盘龙头宝座。在闪存领域,NAND闪存击败NOR闪存成为主导,而相变存储,铁电存储器FRAM等纷纷亮相,更繁荣了存储技术。下一代DVD存储之争也如火如荼,各大阵营厮杀激烈。蓝光DVD和HD-DVD这两种下一代DVD的标准之争贯穿了整个2006年,而在人们把目光集中在蓝光DVD与HD- DVD之时,国产EVD标准也开始积极武装,欲在下一代DVD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在国际市场,下一代DVD标准之争主要围绕着索尼和松下支持的蓝光DVD 标准以及东芝和NEC主导的HD-DVD标准展开。从技术层面来看,蓝光和HD-DVD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只不过前者强调的是技术指标的先进性和数据存储容量大的优势,而后者则强调其发展的渐进性与功能的实用性。围绕着两大标准,各大厂商结成各自阵营,分别推出不同标准的光盘播放机、刻录机。此外,两大阵营还各自联合电脑厂家、好莱坞制片商、电子游戏出版商,以扩大市场。在电脑生产商方面:蓝光“笼络”了诸如苹果、戴尔、三星等大批一线厂商的“芯”,而 HD-DVD则是通过东芝自己来力挺;在游戏厂商方面:微软已在新一代游戏机Xbox 360中配备支持HD-DVD标准的光驱,而蓝光则有索尼的下一代游戏机PS3的捧场;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也是各自站队,有的甚至是脚踏两条船。 就在两大阵营势均力敌、激烈竞争的同时,国内EVD标准也顽强地在夹缝中求生。国内40多家EVD硬件商、内容商、渠道商成立了EVD产业联盟,欲以低价取胜,力争国内DVD市场。
4、无线技术
2006,全球遍织蓝牙网。Bluetooth(蓝牙)原是十世纪统一了丹麦的国王的名字,现取其“统一”的含义,意在统一无线局域网通讯标准。2006年是蓝牙遍地开花的一年,从电脑、手机、MP3、耳机再到打印机、信息家电、医疗设备、汽车等,蓝牙技术几乎渗透了每一个电子领域,蓝牙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的名字。蓝牙是无线数据和语音传输的开放式标准,它将各种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终端设备、各种数字数据系统、甚至家用电器采用无线方式联接起来,它的传输距离为10cm~10m,如果增加功率或是加上某些外设便可达到100m的传输距离。由于蓝牙采用无线接口来代替有线电缆连接,具有很强的移植性,并且适用于多种场合,加上该技术功耗低、对人体危害小,而且应用简单、容易实现,所以易于推广。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 Special Interest Group)表示,到2006年第四季度,全球大约有十亿名消费者拥有着采用了蓝牙技术的产品。根据ABI Research的出货资料显示,拥有蓝牙设备的产品数量于11月初已达十亿个,而无线装置的出货量则持续保持为每周一千二百万个。 在前两年里,性能优异的蓝牙曾因为价格昂贵而阻碍了其发展的步伐,但是到了今年,蓝牙芯片的大批量出货让其价格逐渐下降,通过市场推广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使得该技术能快速进入到消费电子以外的更广阔的领域中去。2006年,电子产业因为有了红火的蓝牙而更加热闹。
作为60年代针对军事应用而诞生的无线技术,UWB在民用领域也将大放异彩。2006年,虽然制定有关UWB标准的IEEE工作组因难以调和利益组织而宣告结束,但这并没有妨碍其发展。Wimedia联盟继续将其发扬光大,并与其他技术或应用如蓝牙、数字家庭等相结合,2007年,UWB应用将全面展开。并将成为PAN应用中的底层技术!为了充分利用UWB技术的传输速率高、相对较高的抗多径衰落性和穿透性以及低功耗等优点,USB、蓝牙甚至 1394等纷纷搭上UWB的快车。 USB2.0已成为很多产品特别是便携产品的主流配置,构件在UWB技术之上的无线USB应用被人们所看好,目前已有两种发展路线: 1. USB开发者论坛(USB IF)已推出Wireless USB1.0(WUSB1.0)规范,英特尔将在其位于俄勒冈州的实验室内进行符合WUSB 1.0规范的WiMedia MAC和PHY芯片测试。借助WiMedia联盟开发的“融合层”软件,UWB射频还能够支持、蓝牙、1394、互联网协议(IP)的软件栈。蓝牙核心规范已升至2.0版本及增强数据传输速率(EDR),使传输范围可达100米,最高速率达到10Mbps。但据说蓝牙2.0标准遇到障碍物阻挡的时候,传输速度就会降到2.0Mbps。通过与UWB技术的结合,则有望克服这一问题,并且能实现480Mbps的最高速率。而将以太网整合在UWB之上的 WiNet(基于UWB互联网协议)则得到了微软的支持。 NFC、IrDA、RFID、ZigBee等无线PAN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日趋活跃。
在无线方面,围绕3G技术的不同应用将会出现很多机会,例如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HSDPA等;WiFi应用是另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空间;此外,Mobile TV也正在全球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目前,WiFi在全球市场飞快发展,用户(特别是欧美家庭用户)对利用PC、笔记本电脑搭建高速覆盖的无线传输网络的需求在不断攀升。
5、工业应用
随着数据总线和工业以太网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其安全性也逐渐受到了关注,2006年,安全总线“Profisafe”逐渐吸引了众多制造企业的眼球,时至今日,全球所用Profisafe的激活系统数量已经超过了20,000个。而安全总线领域的其他强有力的竞争者SafetyBus P、DeviceNet Safety,CC-link Safety(06年10月发布)……也已迈开大步,准备在未来的几年内一显身手。 2006年,SafetyBus P宣布,2007年会将安全系统升级到SafetyNet P,这也足以说明,不仅仅是总线技术,以太网技术中的安全性也引起了众多注意。而安全总线和以太网技术的快速增长,也有赖于现场总线的以太网的众多安装节点这一良好基础。VDC一份报告指出,在2010年,安全总线/网络设备在年全球的DR-I/O销量中达到2.3%。安全的总线和网络仅仅才是开始,构建安全的工业环境才是终极目标。2006是安全总线和以太网发展中收获颇丰的一年,展望未来发展,更广泛意义上的安全理念将会流行起来,把工业生产带入更人性化和更可控的新天地。
80186,286,386,486处理器、Pentium 100/133/166和Pentium MMX 200/233处理器也许早已被消费电子领域忘得一干二净,但在对稳定性要求颇高的工业场合,这些产品还在广泛发挥着的作用。Intel今年向其客户宣布将停产这些处理器产品,虽然订单的时间已经延长到了07年的三月份,但原本Intel是计划在06年11月24日正式停产的,这个日子恰恰是 Pentium诞生10周年的日子。虽然这件事情的影响还未显现,但已经造成了一些工控厂商的忧虑。对大规模使用这些处理器的大型厂商尽快找寻替代方案未雨绸缪才是正确的选择。不过尽快做出反应并不是问题,工业厂商更需要动脑筋的是如何针对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对长远发展最为有利的方案。
6 、IT业剧烈的震荡和变革
在一切很平淡的情况下,2006年9月6日英特尔突然宣布全球裁员,总数可能多达1.5万人,做为其重组计划的开始。而英特尔的解释是:“英特尔聘请了第三方机构做了为期90天考察,并不是受到股东和外界的压力,完全是英特尔主动的变革,一切都是为了加速企业效率的提高”。加上今年英特尔的双核 core拉动力,再次给Intel带来了不少的号召力。不过有关方面称,对于更看重结果的华尔街来说,2006年底英特尔的财务报表似乎依然不怎么好看。但是不管再怎么说,Intel当前的实力还是不可动摇的。但是AMD公司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完成了最具影响力的结盟:戴尔联姻AMD。2006年5月19 日,戴尔突然宣布,公司的新款服务器将采用AMD的Opteron系列处理器,预计新产品将于年底推出。与Intel长达22年之久的盟友关系已经打破。 9月份又有消息称,戴尔与AMD从2006年第四季度起进入个人电脑全产品线合作阶段,期限为一年,戴尔将采用2000万颗AMD的PC处理器。这对英特尔来说,是又一记打击。随着AMD的奋力拼搏,仔细统计一下,现在市场上大大小小的整机公司也无一不存在AMD处理器的PC,有Intel的地方,AMD 也跟到那里。大到包括HP、IBM、SUN这些大品牌,再到国内的联想、神舟、同方、方正、TCL等等。对于Intel来说,市场才是残酷的,毕竟商家往往看到是更远更有利益的层面。同时AMD展开了一轮新的并购行动。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7月24日,AMD官方网站上出现了一则英文声明,宣布其对 ATi正式收购。收购交易总额高达54亿美元,同时AMD将以42亿美元现金加5700万AMD普通股的形式收购ATi的全部股票,著名投资机构摩根斯坦力则为AMD提供25亿美金的贷款以完成此次交易。可以预见,收购完成后对于相对处于自己环境内弱势的AMD和ATi,两者分别弥补了双方面的不足,对于 Intel和Nvidia来说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而Nvidia之间与AMD的合作关系势必受到一定的影响。总起来说,AMD的与ATi的合作肯定会让 Nvidia与Intel距离更加拉近,对立的竞争势必还会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