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市场策略。盖茨在2001年iPod刚推出时就很感兴趣,但微软直到5年以后才匆匆推出一款不成熟的硬件产品。更致命的是,微软进入的时机完全错了。2001年,正是数字音乐快速增长的时期,这也是iPod能够很快流行的一个重要背景,但到了2006年之后,iPod具有的功能已经开始被功能性的智能手机所覆盖,而且数字音乐的增速也开始放缓。2009年开始,整个音乐播放器市场开始饱和并明显放缓,甚至iPod也开始放缓。
乔布斯曾经对微软推出Zune一事评价:“Zune要赶超iPod是永远也追不上的。当你(一个男孩)经历了坎坷开始步入成熟时,你心仪的女孩也已经长大,已经跑了。”
不只是微软,其他杀手在阻击苹果的历史中也以失败居多。这样的局面不仅仅是因为苹果是一个优秀的公司,更多的因素是在技术市场中,追赶是一个会让人伤痕累累的、昂贵的,但往往又无效的游戏,即使追赶者是一个曾经取得巨大成功的公司。
但很难说后来者注定失败。微软作为后来者曾经成功赢得了操作系统、浏览器市场。要取得这样的成功,后来者要做对很多事情,而且不能做错太多事情。微软前首席软件架构师奥兹在告别备忘录中曾极为直接地说出微软目前的问题:“尽管我们拥有领先和清晰的愿景,但(竞争对手的)执行好过我们。”
实际的症结并不在于追赶者的身份,在于追赶者要有更多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应该作用于市场,作用于需求与用户。最终比拼的是对用户的把握和提升,而非资金投入和“重视”程度。一个新的好的市场出现,每个人都想分一杯羹,但新市场往往是创新者建立,如果没有对新需求的完全把握,热情也解决不了问题。创新者赢,商业只能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