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指出,webOS未能成功打入操作系统市场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缺少开发者的大力支持;第二,没有应用商店为用户下载App提供便利;第三,没有强大的移动终端做支持。诚然,应用方面确实是webOS的一大软肋。惠普App Catalog应用商店的程序数量只有数千项,与苹果App Store和谷歌Android Market相去甚远。而且惠普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硬件表现也很一般,这直接影响到开发人员的积极性。诺基亚(微博)高管Gary Chan日前在谈到惠普webOS是失败的案例时,也说这个平台没有足够大的市场,不能为开发商提供有效的盈利手段。
此外,过慢的产品推出速度令消费者兴趣全无。从webOS的发展历程看,惠普在2010年4月收购Palm后,1年之后才推出一款新的智能手机,今年8月才推出了首款平板电脑TouchPad。而TouchPad的月销量不佳成为导火索,惠普最终决定放弃所有webOS设备的运营。
值得玩味的是,惠普高层人事变动的频繁,也成为webOS发展不前的一大诱因。CEO的频繁更换让惠普乱了脚步。而最新消息称,负责管辖webOS的惠普CTO将于11月离职,这再度让webOS的未来命运成为疑问。
竞争白热化加速优胜劣汰
唇亡齿寒,webOS的命运固然与惠普自身的发展不力密切相关,但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
放眼整个市场,无论是智能手机市场还是平板电脑市场,都堪称群雄环伺,新品频出,竞争日益白热化。如今移动互联网的操作系统领域可谓热闹非凡:已经拥有移动互联网霸主地位的苹果iOS,完全开放实行亲民主义的谷歌Android,昔日桌面系统老大微软的Windows 8,商务范儿十足的RIM以及还有众多诸如三星(微博)Bada一样的自主操作系统层出不穷。尤其在国内,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微博)、创业公司小米科技(微博)、创新工厂的点心OS、百度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的集体“奋进”让操作系统大战更是硝烟弥漫。而眼下,随着谷歌Android 4.0的发布,一场轰轰烈烈的操作系统升级战役正在打响。
如此情形之下,操作系统阵营自是免不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webOS产品被市场淘汰,与其自身在性能、应用以及用户体验方面方面的表现不佳也不无关系。
艾瑞咨询(微博)指出,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快速发展的今天,不论是移动终端、操作系统,还是应用、内容和服务,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移动互联网时代,机遇无限的同时,挑战也不少,适应市场、适应用户需求者方可生存。webOS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界法则在IT领域同样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