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家公立医院来说,什么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高素质医学人才和以信息化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科技。”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华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谢颍夫看来,高素质人才是医院的硬实力,而信息化则代表了医院的软实力。“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就像在战场上,不仅要有狙击手,更要有狙击枪,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信息化就是这种推动医院发展的有力武器。”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已有73年历史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一直走在信息化建设的前沿地带,目前不仅其信息化应用水平位居前列,医院的综合实力更是在西南地区首屈一指。而谈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谢颍夫表示,始终秉承“内部提升管理效率,外部增强服务水平”的目标是最核心的要素,再加上惠普等IT伙伴的通力合作,从而真正实现了“高效率、低投入”的信息化建设道路。
信息化之源:三个阶段逐步推进
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末期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是云南省最早的一所公立医院,现已成为一所省级大型综合医院,承担着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指导基层、灾难性急救和涉外服务等繁重任务。医院共设有52个医疗业务科室,床位2145张,职工2049余人,年门诊量218万余人次,出院病人60000余人次,手术台次28000余台。
与所有新生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初级到高级、局部到整体的完整过程,谢颖夫将这一过程归类为三个阶段:单机应用阶段、内部初级网络搭建阶段、以HIS系统为标志的业务系统全面应用阶段。
虽然地处内陆,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却并不比北京、上海等前沿城市的综合型大医院晚。1985年,电脑单机开始应用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初显萌芽。1995年,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在10年单机应用的基础上开始了网络化建设,实现了财务、人事、药品管理等内部管理业务的初级信息化。从2000开始,抓住门诊大楼等基建竣工的契机,医院上了内部局域网,信息化的覆盖范围第一次扩大到了临床信息管理,包括财务、人事、医保、后勤物资、医嘱、药品管理等医院基本业务全部实现了网络化运转。“十年过去了,随着医院新住院大楼和门诊综合楼的竣工和建设,医院的HIS系统又将面临新的挑战,进入更深层次的应用,并逐步涵盖了临床路径,以及实验室LIS系统、手术麻醉、心电图等多个辅助系统,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并支持区域医疗建设。”谢颍夫这样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