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中国市场
大约十年前,苹果曾在中国发起过瘦身版“不同凡想”运动,不过却以失败告终。正如市场推广公司沃尔夫亚洲集团(Wolf Group Asia)CEO、博客“硅谷胡同”(Silicon Hutong)博主戴维·沃尔夫(David Wolf)所说,苹果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对于那些买得起这些产品的人,他们的志向显然不是成为叛逆者。”
但在大约三年前,苹果开始重振旗鼓,重新专注于中国市场。该公司在北京分公司招募人员,并在2008年奥运会举行前开设了中国第一家零售店,同时重新审视自己的营销战略;正如库克所说,“我们想要弄懂这个市场,弄懂这个市场的操作秘诀。”结果,苹果如今在中国不再突出其反叛形象,而是强调奢侈——沃尔夫称之为“专属感”。
苹果零售店毗邻阿玛尼、范思哲等高档时装店和宝马专卖店。莉莉是一位穿着入时、30岁左右的女士,在北京三里屯的苹果零售店,她告诉我,苹果产品被看作是“顶级白领”的选择。说着,她抬头看了看五颜六色的iPhone手机套。莉莉是一家跨国食品分销商的销售经理。她说:“我喜欢炫耀我的苹果产品。”
苹果产品的更新换代有助于用户买到更便宜的东西,例如iPhone与iPad。iPhone与iPad的成本远远低于笔记本电脑。现在,16GB版iPhone 4售价人民币5000元(约合775美元)。当然,这在中国仍然算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作为对比,功能最基本的联想或诺基亚手机在中国的售价还不到100美元。世界银行数据显示, 2010年中国人均收入只有4260美元,iPhone都不是普通老百姓随便能买得起的,更别提iPad或MacBook了。
但与所有奢侈品一样,高价和相对稀缺以及由此产生的专属感,正是苹果产品的魅力所在。苹果产品在中国正式上市以前,总会有少量产品通过黑市走私入境。去年夏天,在中国内地开始发售iPad前几个月,我在北京国贸看到一名年轻女子身穿超短裙和红色吊带上衣,戴着假睫毛,后面跟着一个摄影组。随后,她拿着当时尚未开售的iPad,倚靠在星巴克咖啡厅的旋转楼梯摆各种姿势。她是在炫耀这部平板电脑,此时,我的脑海中不禁闪现名车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