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980年,Unix开始走出实验室,蔓延到大学与研究机构,还有数以千计的技术高手想把Unix装在家里的机器上。
此时,后知后觉的贝尔实验室开始认识到Unix的价值,但由于源代码早已外散,贝尔实验室无法将其归集起来进行精细的商业开发,于是干脆采取对外授权的模式,研究机构可以免费使用,企业要使用则需交授权费。当时有多家大学、研究机构和公司获得了授权,并开始了各自不同的版本演进之路。
贝尔的一位高级主管曾说:“Unix是继晶体管以后的第二个最重要的发明。”
1993年,拥有贝尔实验室的AT&T将其拥有的Unix资产卖给Novell。此时的IBM、DEC、HP和Sun因为早年得到授权,继续进行着各自的Unix版本研发。
1995年,Novell将Unix资产卖给SCO。和两年前AT&T把Unix卖给Novell时Novell一次付清购买资金的情况有所不同,SCO当时没有足够的现金一次付清,因此Novell初期只是把Unix的源代码及其他数据交给SCO,而在协议中对Unix著作权的归属存在语焉不详和模棱两可的地方。在那个时代的许多软件合作协议在今天看来都是含混不清的。
花了钱的SCO认为自己是Unix的正宗传人,而Novell当时已视Unix为鸡肋,并没有异议。而且此时SCO的声音不大,SCO也没有对别的获得过Unix授权厂商置喙,于是大家进入了一个相安无事的阶段。
微软的进进出出
微软与Unix的关系源远流长,并对SCO的演变起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1979年,微软也从AT&T获得授权,为英特尔处理器开发一种Unix操作系统。由于微软购买的授权无法直接让该操作系统以“Unix”为名,于是命名该系统为Xenix。Xenix可用在个人电脑及微型计算机上。
微软并不直接把Xenix销售给终端客户,而是以OEM的形式授权给英特尔、Tandy、施乐及S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