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
押宝中国也是三星为其战略转型寻找的一个缓冲策略。让我们看看这家全球第一大IT巨头的挑战。
2010年成为全球第一大IT巨头之后,三星电子董事长李健熙表示,公司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开始倡导“谦虚文化”,因为树大招风。
这是一种危机的反应。事实上,三星几乎已成“业内公敌”。2010年前两季,日本9大电子品牌的利润总和竟然不及三星一家。加上地震冲击,日本电子产业目前开始发生整合,并将三星列为头号对手;三星电子高度垂直整合的商业模式(内存、面板到下游整机品牌)几乎触动了硬件业重点企业的利益,因为它是全球内存、面板、彩电的第一名,也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第二名。而且,它还在不断强化半导体代工。
苹果已对它忍无可忍。借助专利诉讼,后者正在全球多个区域阻击三星智能手机与平板业务。全球代工巨头鸿海创始人郭台铭更是对它不感冒,前周对外表示,要联合日企对抗三星。
金荣夏说,许多人都认为三星比日本同行表现得要好,当然也包括他的部分三星同事。但他强调,三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会自满,持续变革与创新才是生存之本。
“其实三星本身有很强的危机感。”他说,危机的力量来自多方,比如中国的公司就让它感到紧张。他提到华为,说它在自己的领域做到全球第一,这在以前几乎是没想过的事。他强调,某种意义上,快速发展的中国公司将是三星最大的竞争对手。
更大的危机感来自软件与互联网业的冲击。消息人士透露,谷歌收购摩托罗拉,震惊了三星电子董事长李健熙。几天前,他与部分高管举行了午餐会,强调说,过去不是对手的软件企业,已经成为三星的对手,公司虽然在硬件领域很强,但软件与互联网领域相对较弱,三星必须补足弱项。
该人士透露,这一转型信号甚至影响了三星硬件扩张计划。比如,较早时,它确实曾打算强化PC业务,甚至与惠普沟通过,但是昨天,三星电子总部相关人士对路透社强调,公司没有意愿接手惠普PC。
但这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转型背景下的三星,必须首先为它的硬件产业找到成长的动力,然后才会放手在软件与互联网领域扩张。因此,将硬件事业押宝中国等新兴市场,或许正是它的转型缓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