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专属
从这位明星所享受的服务上我们还能发现一点,所有的服务资源都是集中统一提供的,不会让她东边化妆,西边试镜,再换个地方讲讲戏。事实上,所有的服务都是一条龙提供,一站式服务,并且象化妆这类需求更是有明星专属的人员,不会一个化妆师负责多个明星,而对于明星而言,什么时候需要服务,一个招呼,服务即随需而到。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服务平台之上自然能感觉到不一样的尊贵,虽价值不菲,但物有所值。
反观IT服务的平台,虽然各个厂商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但大家都在竭尽所能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接入平台,如门户网站、CASE系统、知识库系统、工程管理系统、备件管理系统、论坛、社区等等,门类齐全、种类繁多,并且厂商的规模越大,系统也会越多。这些服务资源平台在满足客户各种需求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人为增加了服务获得的复杂程度。显然这不是技术发展的最终目的,化繁为简是技术发展的最高境界。
云计算的发展为传统意义上的服务提供了更好的平台,要学会腾云驾雾,客户才能够更容易获取更多的服务,但是服务自身平台的融合则不可避免,融合不仅仅是整合现有的系统,提供统一的接入,更主要的是整理逻辑架构,彻底摒弃以业务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而是以客户的业务需求为根本的逻辑,提供统一的融合的服务平台,这个平台更是与每个客户业务关联,所有相关的网络信息(如IP网络的架构、拓扑、路由、配置、历史故障)都可以承载其上,那么自然这个平台是逻辑上专属的,是客户的私家花园,独立王国。可以想象,如果能够为客户提供这样的服务接入平台,客户获取服务的流程就可以大大简化,厂商与客户的沟通将会更加顺畅,客户的服务体验也更上一层楼。
弹性·智能
在拍片的现场我还惊奇的发现,诸如灯光、道具、服装等等拍摄所需要的东西都能根据剧情要求灵活的变化,他们能够在工作人员手中随需而变。对于一些现场临时决定的情节,本来不可能准备的东西竟然也都在现场实现了,令我们称奇。其实IP网络应用之广,同样让人叹为观止,各行各业的客户对于服务内容的需求也千差万别,说一个客户一个需求基本上都不为过。这就和拍电视、拍电影一样,场景不同,人物、情节、道具、服务、灯光、音效的要求都不一样了,如何应对这种不断变化的服务需求?
你有七十二变,我有如来神掌,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这是我们传统智慧的体现,也是IT业服务的尴尬现状。特别是一些国外厂商,更是以一套服务内容作为业界标准,十几年岿然不动。比如我就是8小时服务,不管客户业务是8小时、9小时还是24小时运行,我只有8小时之内上班,其他时间请客户自己想办法吧。这显然是僵化和冰冷,是最不可取的服务。相对而言,更多的厂商已经大大往前迈进了一步,他们了解客户的需求,并针对性制定了几套方案,基本上也能满足相当一部分客户的需求,。这种方案考虑到了客户的需求,也考虑到了自身的资源成本,似乎已经平衡了各方矛盾和需求达到近乎完美,看似前面已经无路可走,事实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