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DOIT首页 » 资讯中心 » 正文

评论:中国云计算未占先机却有后发优势

 11年11月21日 15:44【转载】作者:IT时代周刊  责任编辑:尤佳

导读:中国云计算发展虽火,但存在的尴尬也显而易见——原创性显得较为薄弱。

关键词: 云计算

中国云计算发展虽火,但存在的尴尬也显而易见——原创性显得较为薄弱。

美国云计算生态产业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美国已有无数企业投入了云计算的SaaS,PaaS研发。其中,知名企业从2009年的130家左右发展到现在的近200家,涉猎了几乎所有的云计算关键领域。而中国的云计算发展仍大多集中在云平台运营和少部分最终用户应用上,服务形态基本以云服务的IaaS层面为主。

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其中的原因值得业界思考。我们应当看到,创新需要环境。与美国的创新环境相比,国内仍然存在着不少的差距。首先,美国人才储备丰厚。在美国本土,长期以来都拥有大量的人才储备,社会对人才个性的保护与鼓励,使得创新有了最根本的土壤。

而在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社会的急功近利导致从大专院校到企业环境、商业环境等方面,使得整个环境的创新相对薄弱。简单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虚拟化是云能够实现规模效应、弹性运行、终端用户远程顺利访问的关键技术,当我们的学术圈在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第一轮谈虚拟化概念的时候,虚拟化在美国已经被提出、被发展了近30年。而目前就虚拟化而言,在中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原创解决方案。

但中国也不必过于担忧。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这或许是中国面临的一个大好时机,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后发优势,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之上培养自己的人才;同时,中国特殊的发展轨迹与国情、庞大的市场资源都可以成为我们吸引国外人才的优势,给予他们更大的创新、实践的市场与空间。这对于那些专注于技术的海外人才来说,无疑是最诱人的。

其次,持续的创新。创新之所以在美国可以持续,这不仅与大家对于创新的尊重有密切关系,也有赖于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如果缺乏保护,我们在云计算的发展当中就会出现如同盗版DVD的事情——缺乏原创和抄袭的问题。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不尊重云的创新,那势必将直接影响到我们云平台的原创性。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探讨并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条款,保护创新企业的知识产权,为他们提供最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公司简介 | 媒体优势 | 广告服务 | 客户寄语 | DOIT历程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Copyright © 2003-2012 DOIT.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DOIT传媒 版权所有京公网安备: 110105001105
京ICP证030972号电信业务审批 [2009]字第572号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