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为了向质疑声予以还击,海因斯在上任后强调了营销的重要性。在他看来,RIM拥有相当不错的产品,但需要在“叫卖自己”上花费更多工夫。“这是黑莓手机可以加强的方面。”为此,海因斯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重点提拔营销人才。RIM中国2011 年12月宣布更换的新CEO龙安世曾在诺基亚担任营销要职,新上任的市场副总裁则曾在三星中国电子业务中负责营销。新的营销策略将率先在运行 BlackBerry7系统的黑莓手机上试行。
加强品牌形象已是燃眉之急。且不论海因斯不满足于继续拓展企业客户,还想发力于个人消费市场;曾是企业通信代名词的RIM已不仅失陷于大众消费市场,在企业市场也逐渐让位于苹果和三星等公司。2011年,RIM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下降了1/2,从2011年1月的30.4%下滑到11月的16.6%。而在两年前,这个数字还是鲜亮的 44%。不难理解,尤其在北美市场,运营商的决定对智能手机命运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品牌走势渐弱的黑莓手机越来越提不起运营商的兴趣。
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在布满iOS和Android的世界,黑莓手机的运行系统太过时了。被海因斯吹捧为“一个完美的升级软件”的BlackBerry 10系统因而被赋予众望,甚至被视为可能挽救RIM命运。海因斯因此指出,在推行营销策略、提振PlayBook平板电脑销售之余,他将带领全公司全力以赴开发BlackBerry 10操作系统。
然而,命运多舛,2011年12月,黑莓宣称BlackBerry 10系统将被推迟于今年9月发布,给出的原因是手机芯片没法到位。其背后的真实情况,是内部开发流程不畅导致了这一延误,所以,在履新大会上,海因斯强调了理顺流程的重要性,一再延误新产品推出时间只会让外界对RIM完全丧失信心。
也许,RIM确实应该做这样最后的坚持,毕竟,它还有希望同微软争夺运行系统市场第三的位置。投资银行ThinkEquity的分析师Mark McKechnie却认为,RIM的当务之急是逐步开放自己针对企业开发的软件平台,同时在Android或苹果设备上添加支持收发黑莓信息的服务,以更好地稳定RIM在企业软件领域的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