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DOIT! [ 登录 ] [ 免费注册 ]
您的位置: DOIT首页资讯中心 》 正文

苹果成杀手 国内制造业有产业无产品

2012年03月28日 10:29【转载】作者: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王瑶

导读:苹果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其对中国制造业的负面影响也日渐显现。

关键词: 苹果 制造业

苹果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其对中国制造业的负面影响也日渐显现。近日,有关专家指出,国内制造业正面临“有产业无产品”的尴尬,中国企业要想摆脱苹果代工的形象,就必须走出一条自我创新的道路。

国内苹果制造产业链

已形成

有关专家表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苹果是中国的产业,但不是中国的产品。随着苹果新一代iPad的热卖,苹果再一次品尝到产业链金字塔顶端的乐趣。苹果全球156家主要供应商的名单,其中包含很多中国企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经成为苹果产业链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制造基地,但同时,也是最没有话语权的一个群体。

iPad、iPhone等苹果系产品风靡全球的同时,也带旺了苹果相关产业。记者日前在中关村走访时发现,iPad、iPhone等皮套、贴膜、数据线等配件产品一应惧全,种类达到几千种。

据悉,目前深圳已形成了一个专为苹果生产配件产品的产业,囊括了1500多家大小厂商,年产值逾千亿元。而获得授权经营苹果配件的厂商要向苹果公司交纳相关费用,以数据线为例,每根数据线要向苹果公司支付5-6美元。

内地代工企业利润率

只有2%

尽管苹果的产业在国内发展迅速,但有关专家指出,一部光鲜亮丽的苹果产品,其背后却是苹果公司对中国代工厂利润的苛刻压榨,还有国内必须付出的沉重环保代价。

对于内地企业在苹果产业链中的所得,《福布斯》杂志网络版撰文称,中国未能从组装iPad和iPhone中获得太大好处,由于苹果产品的设计、开发等重要环节都主要在美国本土进行,美国经济仍然是最大的受益者。据苹果iPad价值构成图表显示,最大的两项成本是原材料和苹果自身的利润率。尽管iPad是在内地组装,但事实上劳动力的价值依旧极小:仅占成本的2%左右。而苹果从iPhone获得的利润更高,中国劳动力仅从iPhone获益1.8%。

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张琦对记者表示,国内企业能为苹果代工表明国内的制造技术与工艺并不差,但苹果的成功再次验证了国内企业必须通过自主创新、加强设计才能改变目前制造业“有产业无产品”的尴尬。

  • 人人网
  • 转播到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公司简介 | 媒体优势 | 广告服务 | 客户寄语 | DOIT历程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Copyright © 2003-2012 DOIT.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DOIT传媒 版权所有京公网安备: 110105001105
京ICP证030972号电信业务审批 [2009]字第572号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