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与唯冠iPad商标案 没有赢家的战争
搜狐IT 12年07月10日 09:36 【转载】 作者: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王瑶
当苹果公司的前CEO乔布斯决定使用iPad作为品牌名称时,他或许没有意识到这四个字母将引发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不过就在本月初,苹果公司已与深圳唯冠就iPad商标案达成和解,苹果公司向深圳唯冠公司支付6000万美元(约合3.8亿人民币)。这场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的官司结果以苹果输了唯冠赢了而告终,不过谁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赢家?
唯冠的胜利?
大象(苹果)最终败给蚂蚁(唯冠),似乎证明了知识产权的力量。那么唯冠获得6000万美元的和解费,就是真的赢家么?
曾是全球四大液晶显示器生产商之一的唯冠国际,因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导致债务危机,相关公告显示,唯冠国际流动负债净额达28.7亿元,38亿元贷款逾期未偿还,唯冠国际现在已经是官司缠身,赢得这场官司并不意味着可以让唯冠起死回生。
而早在这场“iPad”商标之争开战时,一些存在先入为主观念的人认为唯冠是“恶意抢注”且有“碰瓷”(北京方言,被用来泛指一些有投机取巧、敲诈勒索之嫌的行为)嫌疑。
实际上,早在苹果发布iPad之前,唯冠就曾做过一个叫iPad的产品,并注册了iPad的全球商标。而苹果在发布iPad之前也知道此事,于是通过其设在英国的二级公司从台湾唯冠手中买入了iPad商标,只是没有进行详细的审查,疏忽了中国大陆市场的iPad商标所有权在深圳唯冠手中,而不是台湾唯冠手中。
“商标价值也是一种无形资产。”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科峰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如果从唯冠的iPad产品本身的知名度、市场占有率来说,这个商标可能不值那么多钱,但是它恰好利用了苹果公司当年的失误,所以可以索要更高价格,但是从商业买卖的角度来说,商标价值在市场上是相对的,所以也不能算是“乘人之危”。
不过,另一方面而言,“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建立在有形资产基础之上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苏勇教授认为,显然唯冠赢得了官司,也已经没有能力运营iPad品牌,也无力回天拯救自己公司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