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伟光:打造从硬件整合到服务整合的微生态链
DOIT资讯中心 12年10月19日 11:47 【来稿】 作者:LoVell 责任编辑:尤佳
我们做手机硬件的还是很传统的行业,我要先代表公司感谢大会给我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
大家听到前面几位大腕,包括马总、李总、肖总,他们分别谈到了自己如何看待开发环境。我们将跟大家分享作为终端厂家如何参与移动互联网的大潮流,我们能做什么,以及我们已经做了什么。
可以这样说,现在所有的终端厂家,包括HTC,我们想从过去做传统的硬件整合到过去比较常见的硬件、软件的整合,现在是希望把服务一起整合到终端上。
我这里简要介绍一下HTC的历史。在座很多人都知道HTC在1997年成立的时候是专门做高端笔记本电脑的。我们一年以后就决定以智能终端为发展,从1998年就开始参与智能终端。一直以来都是以OEM的身份参与,一直到2006年决定做自己的品牌。我们为什么要决定做自己的品牌?因为当时我们感觉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最后的成与败完全决定于移动终端厂家有没有能力给用户提供最佳体验的手机。
从HTC来说,所谓的最佳用户体验是来自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这个硬件本身,它的屏幕是不是好,速度够不够快,手感好不好。我们觉得这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就是跟软件的整合,我们要利用一个载体,跟用户打通,提供比较好的体验给用户者。第三个体验,也是最近这一年多,不止是我们,也包括其他友商,手机本身如何与云服务结合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提供的三个体验就是硬件本身、硬软结合、硬件软件加互联网服务,这是每一个终端厂家的必然发展过程。如果我们以OEM的厂家身份,有很多理念是没有办法兑现的,只有做自己的品牌,才有自由度,可以推出自己的理念。可以说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刚才我们说硬软结合,在座各位都是开发者,最简单的是能不能在终端预装,而是也是比较快速的体现商业价值的方式,可以比较快速的增加用户。但坦白来说,现实的问题有两个方面。在手机上预装很多应用,但它在过去一年的发展比较难。第一点是刚才肖总也提到的,运营商从3G时代的强势参与,从终端来说,超过一半是运营商的定制手机。运营商在定制的时候,由于你要拿到它的补贴,厂家也不能随心所欲地预装应用。运营商有很严格的规定。如果还是依靠预装的方式来发展用户,就会遇到一些难题。这个难题是我们已经有超过一半的终端都是运营商定制的,我们要根据它的规则。
第二点,作为终端厂家,我们也不定期地进行用户调研。用户也会说厂家预装了太多的应用,他们是反感的,他们没有说装越多越好,最好装一百个。他们其实是比较偏向于比较简单化,他们希望自己决定下载哪些应用,而不是厂家预装。HTC在今年尝试了应用聚合的模式,来应对运营商和消费者的诉求。
什么叫应用聚合?在今年的4月份,HTC推出了Y系列,同时预装了两个应用。因为我们也是供应的厂家,我们跟运营商谈能不能装两个应用在里面。因为厂家的能力比单个的开发者要强。谈下来以后,我们是打算把不同类型的应用聚合在一起。
这个有什么好处?第一,我们感觉比较简单。我们已经做完了半年的时间,消费者比较满意,他觉得手机比较干净,没有太多不同的应用。
第二,通过这个聚合,可以再加上一些我们对用户理解的体验。我们刚刚在10月份发布了一些新产品,放进了一些新的聚合体验。HTC有一些视频,主要是跟国内比较大的视频网站合作,包括优酷、土豆、迅雷等等。如果每一个手机都要装五六个的视频网站的客户端,一是运营商不会同意,二是消费者觉得体验不好。所以我们想到HTC推出一个视频应用,上面聚合了几家视频网站的应用。随便举一个例子,比如大家想看《功夫熊猫2》,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可以下载各个网站的客户端,第一个没有,你就退出,然后进第二个。我们做的聚合是比如你打“功夫熊猫2”,我们会弹出在A、B、C的网站上都有,你只要点进去就可以看到《功夫熊猫2》。在这段时间,预装这种软件的手机卖出了两三百万台,而且使用率是91%。刚开始我们的合作方是有顾虑的,但后来大家都发现这种方式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