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技主义
乔布斯是一位具有艺术家气质和高度审美素养的企业家和技术人才。他是少有的跨界人才。自从大学专业细分之后,这种人才就越来越少了。他弥合了艺术和技术的界限,能够用技术表现艺术,就像在Pixar公司用数字技术演绎影视艺术一样。他更能够艺术地运用技术,诗一般地创意和制造产品,以至于苹果的每一款产品都堪称艺术品。如,iMac蓝莓、葡萄、草莓色系机箱,特别是最新推出的iPhone4,以其时尚、前卫的外观,迅速征服了消费者。这种融合艺术与技术的产品文化,在此称之为“艺术化技术主义”,简称“艺技主义”。
乔布斯对这种产品文化的培育,就像严格苛刻的著名指挥家卡拉扬。卡拉扬曾经指挥柏林爱乐乐团重新演奏欧洲古典音乐。他要求每个乐手对于每个音符细节都要精准把握,容不得半点含糊。乔布斯甚至对看不见的电脑主板都要求具有美感。他的名言是:“了不起的木匠是不会用糟糕的木头做柜子背面的,虽然没有人会去看它。”
艺术是有情感的。艺术地运用科技,所产生的人性化技术符合高科技时代的顾客要求。现代科技的演进,应验了未来学家约翰· 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的预言之一:强迫性技术(forced technology)正向高技术与高情感(hightech/high touch)平衡发展。苹果之所以被称为苹果教派,并引发粉丝们宗教般地崇拜,就在于其技术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性化情感与美感。
PK精神
PK,即 Player Killing,是对决、决斗之意。乔布斯身上具有这种傲视群雄、唯我独尊的江湖霸主精神,也有人称之为角斗士精神。他永远认为自己是最棒的、永远不服输。还是送给他一个符合IT行业的概念,“PK精神”吧。
这种强势的“PK文化”,直接来自于美国的“挑战文化”(challenge)。美国人的口语中,经常出现“挑战”一词。他们喜欢做有挑战性的事情,也愿意挑战对手。橄榄球、篮球等对抗性的体育运动就是这种挑战文化的教化工具。西点军校到处可见的口号,“GO ARMY,BEAT NAVY”(“陆军胜利,打败海军”),衍伸含义是“击败对手,必争第一”。这就是这种美国文化的结晶。巴顿将军则是这种PK文化的代言人。
苹果面对对手总是迎面痛击,绝不手软。他或是当面辩论、或是广告攻击。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锤砸大哥IBM的“1984”广告。
苹果的“PK精神”来自于其精英主义的自信和海盗般的孤傲。这种“PK精神”比起中国的有关智慧则显得幼稚。 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不争而善胜”;“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最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告诫美军参联会主席迈克 ·马伦在南海问题上“要真正懂得‘待人要谦虚,行事要谨慎’”,也是对美国文化的批评。所以,对于苹果的所谓“PK精神”需要批判性借鉴。我们中国企业同时要发扬中国军人的“亮剑精神”,自强不息,拼搏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