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欲买下谷歌 搜索“鸡肋”幻化成机遇之门
搜狐IT 12年08月06日 15:59 【转载】 作者:中国计算机报 责任编辑:王瑶
塞梅尔觉得拉里是在答非所问。杨致远和大卫在他来参观谷歌前,曾建议买下谷歌,雅虎当时资金宽裕,买得起,即使暂时看不清这项业务的未来发展方向。此行参观,让塞梅尔对这个商业模式不清晰的公司心存疑虑,但他还是决定听一下杨致远的建议,试探着向拉里和谢尔盖询价。
拉里和谢尔盖开价10亿美元,塞梅尔没有马上答复。过了两周,他准备接受这个报价,但拉里和谢尔盖称谷歌的价值已经升至30亿美元。
塞梅尔有些恼火,他说:“你们的业务和两周前没有任何不同,不是吗?”因此,他放弃了并购谷歌的计划。
多年以后,塞梅尔称丧失并购谷歌的机会是自己职业生涯中最大的败笔,这有些马后炮的味道。当时雅虎管理层仍认为搜索业务不是个赚钱的门路,倾向于把搜索业务继续外包给谷歌。
“可怜的雅虎认为自己属于内容行业,这也是它为何会聘请一位好莱坞的高管塞梅尔来做CEO的原因。他致力于把雅虎变成一个‘数字电影制片厂’,但雅虎本可以因拥有网络搜索能力而成为搜索引擎巨擘,它把这个位置拱手让给了谷歌;它本来也可以成为网络搜索广告业务先驱,但它同样放弃了这项权利,将之送给谷歌。雅虎到底属于什么行业?我想它从来没有确定下来。”《谷歌将带来什么?》的作者杰夫·贾维斯这样点评。
谷歌在搜索技术上日益精进,《时代数字》杂志曾这样评价:“谷歌就像是一束犀利的激光柱,而其对手就像是一根钝木棒。”
拉里和谢尔盖引导着谷歌,在通往搜索之王的宽广之路上飞奔。不过,他们很快将会遇到创业以来最凶险的一关,而雅虎又一次空降到他们面前,为其打开了关隘。
绕不过的专利关隘
“我们不会允许大牌程序员扎堆的某个公司,剽窃我们最好的构思。”2002年,Overture公司起诉谷歌侵犯其专利,其发言人威廉·泰尔这样说。
在搜索领域,Overture公司是个被历史湮没的公司,它前身是GoTo公司,成立于1998年6月,比谷歌早成立两个月。
而GoTo公司在成立数月后,就建立起自己的商业模式,很快就拥有数几千家广告商。一家百货商店的业主约翰·沃纳梅克当时借用一句广告行业的古老的名言,说:“你知道你广告投入的一半都被浪费了,可是,你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半。有了GoTo,就不再有浪费了。”
谷歌日后推出的关键词付费模式,与GoTo公司的商业模式如出一辙。“拉里、谢尔盖提出了精准广告模式,”施密特说,“这种模式和搜索相结合成就了一座金矿。”这种模式可以让广告客户在网上竞价,其广告自动与搜索词条相匹配。谷歌首席经济学家哈尔·瓦里安承认这个想法源自GoTo,但他辩解GoTo没有对之进行改进,谷歌采用了这种模式并加以完善。
在此前后,有人曾把类似的构想推介给雅虎,但当时的雅虎显然对搜索引擎技术已丧失了应有的敏感,他们拒绝了。
雅虎由于船大难掉头,正逐渐丧失搜索先机。而GoTo与谷歌曾似乎并驾齐驱,GoTo在商业模式上比后者清晰,名字也更好记,而且它手上还有关键词搜索技术专利。看起来,GoTo应该在竞赛中胜出。
可是,Goto随后犯了一个甜蜜但致命的错误,打个形象的比喻,它掉进了一个爬不出去的大蜜罐里。
像谷歌为雅虎提供搜索服务那样,GoTo当时则得到了美国在线的合同。由于美国在线的业务庞大,GoTo管理层为傍上这个大款而兴奋,他们逐渐放缓自身搜索网站的发展,全力为美国在线服务。
2001年9月,GoTo正式更名为Overture。这个新的名称复杂难记,不易得到普通上网用户的青睐,它给自己的定位是做广告商网络的桥梁,于是将面向广大上网者搜索需求的巨大市场“让”给了谷歌。
谷歌在这段时间虽然继续为雅虎服务,但它从未放弃自己搜索引擎技术的开发。在GoTo公开了自己新的工作重心以及更名计划不久,格罗斯就发现谷歌正为成为一家纯搜索网站而赢得优势,GoTo走错了关键性的一步棋。
但GoTo还有扳回的一次机会,那就是用自己手里的专利狙击谷歌。当时谷歌正在酝酿公开上市,专利官司会成为其拦路虎。
谷歌风声鹤唳。不过,雅虎再次为谷歌扮演了守护天使的角色。
雅虎向更名为Overture的GoTo发出要约,要收购它。塞梅尔暗示对方必须接受自己的条件,不然雅虎就会强化与谷歌的合作,Overture的股价就会狂跌,然后雅虎就可以用远低于它实际价值的价格买下它。
最后,Overture签订了城下之盟,同意以16.3亿美元卖给雅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