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6月12日消息,在IBM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经济学人》近日撰文总结了该公司成功的秘诀所在。文章称,机器或软件仅仅是IBM百年发展历史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产品,而IBM长命百岁的秘诀在于其牢固的客户关系。
以下为文章全文:
一条长长的通道连接着IBM位于纽约州阿蒙克(Armonk) 总部大楼的两翼,而恰恰是这条通道赋予了IBM“创业及发展历程”全新的涵义。在其总部大楼里,IBM展示着百年来该公司生产的一系列产品,从穿孔卡片(punch cards)到录音磁带,再从磁盘驱动器到存储芯片。这些产品或以实物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或以照片形式讲述着该公司的百年历史。在现代计算设备真正问世之前,每一种存储信息方式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响当当的名字:IBM。从纽约市向北驱车一小时就能够到达IBM的总部大楼。在IBM董事会会议室旁边的陈列着一台办公桌大小的计算设备,上面布满了上百个按钮。一个插着一大团各种线缆的铁质金属板不禁让参观者叹为观止:这难道就是“控制面板”的早期模型。
成功孕育于百年历史

二十年来五大科技公司市值走势图
目前还没有一家IT企业能够像IBM一样展示出如此众多具有历史意义的系列产品。本月16日,IBM将迎来公司的百年华诞,而缺少IBM的全球计算设备的发展史也将是不完整的。陈列在总部大楼里的一系列产品彰显了IBM这位“蓝色巨人”为推动20世纪的科技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最近,历经十五年之后,IBM的市值终于再次超越微软,但仍远远落后于苹果。
IBM的百年华诞当然会成为回顾全球数字产品的舞台,但同时又会引发人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百年发展的历史进程中,IBM在以创新和变革为特征的全球科技产业永葆青春的秘密是什么?现在,不仅仅只有商业研究学家们才关心这一问题的答案。在IBM即将以良好的运营状态步入公司第二个百年征程之际,包括思科、英特尔、微软和诺基亚在内的IT巨头后来者们却正处于公司转型所导致的阵痛期。潜在的业务转型可能威胁到这些IT企业的未来发展。
大大小小的IT企业都深知在业内保持领先地位是何等的艰难,因此将电脑产业称之为数字“平台”永不消失的缔造者的确并不为过。毕竟硬件产品是应用程序或服务产品的载体。每十年左右,就会有一个全新的主导型平台面世,同时把计算技术提升到另一个全新的高度。IBM的大型计算机率先问世,并统治了该市场很长一段时间。随后,各种细分平台相继问世,其中包括迷你型电脑系统、个人电脑系统和服务器。现在,更是发展到了“云计算”领域和移动设备平台。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迈克尔-库苏马诺(Michael Cusumano)曾经指出,从现有平台转移至下一个平台需要很大的勇气。这将意味着公司要对一直坚持的包括行业技能、品牌、收入来源渠道等一系列原则提出质疑。因此,大型企业往往都尽量坚持使用现有的平台,而规避探索新平台可能带来的风险。比如,微软就一直坚定地支持其Windows操作系统。只有极少数大型企业进行过一次业务平台转型,而像IBM这样曾经进行过三次业务平台转型的大型企业更是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