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世封面:智能手机“一窝蜂”
计世网 12年06月07日 14:48 【转载】 作者:计世网 责任编辑:尤佳
小米 提高性价比应对
互联网企业低价杀入手机市场,小米受到的冲击是首当其冲的。
从2011年到现在,小米着实火了一把。2011年8月16日,798艺术中心,雷军摇身一变化身“雷布斯”,小米手机让众多发烧友如获至宝。一支“优秀得以至于不知道该拿来干什么”的豪华团队、一部发布仅数日预订数量就超过30万的手机,小米玩足了噱头,赚足了眼球。小米手机“硬件最强”的口号,甚至让人忘记了它只是个初入手机制造销售领域的新手。
在360、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军智能手机市场之后,饱受冲击的小米手机终于不堪竞争压力,迅速调整市场战略,一边走自己的网购路线,一边靠拢运营商赢得渠道先机。日前,更是加速拓展学生群体,推出1499元“青春版”小米手机。
不过5月28日,部分预定了小米手机青春版的用户收到了由小米公司发来的短信,称由于生产问题,小米青春版1.2G将延迟15天发货,并将为用户免费升级为小米手机标准版双核1.5G,同时还额外赠送青春画册。有人判断,小米公司是在将原先1999元的标准版变相降价至1499,提供给新的小米用户。
此消息一出,立刻在小米粉丝社区、QQ群中引发了小米用户的强烈质疑,更有部分已经收到青春版的用户在微博上声讨:“同样的米粉却是不同的待遇”,“我们已经到货的用户需要一个交代”??
“青春版”事件最终还是部分米粉享受了“优惠”。但这次事件再次让业内看到,小米的营销是把粉丝经济的逻辑灌注在一款产品从研发到销售的全过程中。策略清晰,路径完整。这是小米对手机产业重要的贡献和创新。
而同样是专注于千元智能机的魅族,则是另一种姿态对待混乱局面,不拼价格拼硬件,推出了价格为2499的四核智能机。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国内新晋手机品牌卓普手机则表示,凭深厚的行业认识和前瞻性,卓普摒弃了对普通用户体验影响不大的“双核”,将另辟蹊径,以“追求极致的视觉体验”的品牌理念率先推出国内首款裸眼3D智能手机ZP200。
面对互联网企业的入侵,以小米为代表的草根派的应对都是在产品上下功夫,要么降低价格,要么提高产品配置,总之提高性价比是不二的应对法则。
国产厂商 腹背受敌
互联网企业杀入手机市场,最惨的要算是品牌尚且不够响亮的传统国产厂商了。小米已经抢了不少中端的量,再加一个360,低端还有499元的运营商低价智能机,599元、799元的白牌新山寨。2012的日子会很艰难。
在更多玩家涉足之前,千元智能手机的大舞台上唱主角的一直是国内传统手机厂商。当2011年电信运营商刚刚打出“千元智能机”概念的时候,主要联合的都还是中兴、华为、酷派、联想等国内企业。那时,华为的第一代千元智能机C8500上市百日销量超过百万,第二代千元智能机C8650更是上市60天销量就突破百万,中兴V880的最终销量突破了800万部。
此前,以酷派、联想、中兴、华为(号称“酷联中华”)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占据了低端市场的主要份额。而如今,传统厂商不得不另辟蹊径以寻求发展。
2011年,华为智能手机发货量超过2000万。不过,让余承东苦恼的是,华为联合中国电信推出的CDMA智能手机C8812严重亏损,华为中低端智能手机成本较高,运营商统一的集采价格导致华为亏损,中国区不盈利怎么办?
因此,一直默默推出一些低端OEM手机的华为,从2011年下半年就开始发力2000元左右高质量的智能手机,并在2012年5月推出了售价在2500元以上价格区间的高端Ascend P1智能手机。华为的目标已经从千元智能机的低端市场向中高端市场挺进。
此次与360合作,对华为自己来说,如果“华为闪耀”热卖那则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取得销量、市场份额,打击竞争对手。另外一方面也会压低自己的利润率,挤压自己其他的产品,尤其是刚刚进入渠道的产品。
中兴的情况与华为类似,而且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采取了与华为类似的战略,多款手机销量过百万,但究竟贡献了多大利润却是个疑问。
2011年,中兴的手机业务实现收入269.33亿元,同比增长52.63%,不过,虽然2012年手机业务将占中兴营收的三分之一,但这块业务的净利润却只占总净利润的8%。因此,中兴也开始向高端进军,只不过与华为直接推出高端手机不同,中兴的高端战略是将手机卖往欧美等高端市场以获取利润。
而就在近期,酷派方面证实,代号为“2的5次方”的酷派智能新机酷派7728将于月底上市。目前该机最大的悬念落在发布时间以及售价上,从公开的配置来看,有网友猜测售价将不低于两千元。
针对互联网企业的入侵,传统厂商一方面固守中低端市场的阵地,一放面开疆拓土,向中高端市场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