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忽视用户体验 日本电子企业走下神坛
新浪科技 12年08月17日 09:27 【转载】 作者:朱飞 责任编辑:王瑶
2004年,科技分析师迈克尔·加腾伯格(Michael Gartenberg)去日本出差,第一次见识了索尼公司生产的首款电子阅读器Librie。
Librie给加腾伯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认为它预示着新一波产品浪潮的来临,必将受到美国消费者的欢迎。但是,Librie这款电子书存在问题,它没有搭载软件,用户需要从电脑下载书籍至阅读器进行阅读,而当时可供选择的书籍还非常少。
如今,亚马逊的Kindle阅读器主宰了电子阅读市场,很少有人能够记起Librie了。当然,索尼也推出了Librie的后续设备,目前虽然也位列全球最受欢迎的电子阅读设备TOP3,但它与第一名亚马逊Kindle的差距,已经非常巨大。
从领先到落后,再追赶——过去20年来,这样的故事在日本的那些曾经主导过全球电子产品行业的企业中不断上演。日本公司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以硬件技术的突破来领先对手,特别是在平板电视和高级手机方面。
但就单个案例来看,外国竞争者几乎都通过快速的产品改进击败了日本同等企业。这些外国竞争者的做法通常是,将硬件产品与简单易用的软件和网络服务相结合,提供一种更佳的用户体验,并传达出一种更智能的市场信息。
这些失落的日本企业包括曾被成为日本骄傲的夏普公司,如今该公司资金吃紧、股票暴跌,已处于摇摇欲坠的边缘。另一家日本著名企业索尼,目前也正处在新一轮的重组恢复过程中。而松下,在消费电子市场,也处于节节败退。
松下总裁津贺一宏(Kazuhiro Tsuga)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称:“我们日本企业对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过于自信,而忽视了从用户的角度去审视我们的产品。”津贺一宏于今年6月继任成为松下新总裁,当时松下刚刚公布了该公司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年亏损财报。
在刚过去的财年,索尼、夏普和松下总亏损高达200亿美元,这与日本统治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的上世纪70和80年代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那段辉煌岁月里,随着日本经济的激增,日本电子企业几乎统治了全球的内存芯片、彩电和录像机等市场。同时,他们的实验室也诞生了许多能够代表一个时代的产品杰作,譬如随声听(Walkman)、CD和DVD播放机。
如今,日本这些曾经创下无数记录的电子企业成为了苹果和三星电子的跟随者。祸福相依,日本现在的衰退正源自其传统的优势:固定的全球化战略,专注于生产艺术和硬件领先。
生产艺术和硬件领先是日本民族自豪感的源泉之一,它催使日本的电子企业将产品网最薄、最小的方向生产,但忽略了与用户交汇的部分,如易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