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忽视用户体验 日本电子企业走下神坛
新浪科技 12年08月17日 09:27 【转载】 作者:朱飞 责任编辑:王瑶
以电子书为例,索尼专注于卖硬件,而亚马逊则将重点放在卖书。结果是,亚马逊不仅保证了丰富的内容,同时热爱阅读的人们反过来也乐意购买Kindle阅读器,达到互相依托、互相促进的效果。
加腾伯格现任美国研究机构Gartner研究总监,他表示:“尽管索尼的第一款设备让人眼前一亮,但市场发展太快,超出了索尼的后续产品的上市步伐,其它竞争对的产品则乘机获得成功。”
更糟糕的是,日元持续走强为这些日本电子企业企图通过加强创新和缩减开销实现复增加了困难。日本电子企业的操作方式通常是,最领先的产品留在国内生产,然后销往国外。这与欧美很多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不同,不利于缩减成本。
日元近来增值幅度几乎创下历史新高,强势的日元让日企的产品出口利润大减。韩国的同类企业也遭遇过类似问题,不过随着韩元走弱,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收入降低必然会影响到未来的投入,这意味着这些日本电子企业在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方面会收到资金的掣肘。
受种种因素影响,日本企业在高科技方面已经开始落后于竞争对手。例如,在下一代电视显示屏OLED技术方面,日本已经处于落后。OLED更薄,能耗更低。
相反,三星电子已经在小尺寸OLED显示技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小尺寸OLED显示屏通常被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现在,三星及其主要竞争对手已经开始考虑生产55英寸的大型OLED电视。
在OLED技术方面,以三星和LG为代表的韩企取得了相对索尼、松下、夏普和东芝的领先优势。索尼等日企经过几年的研发,至今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
为了抵挡韩企的挑战,索尼和松下这对曾经的死敌于今年6月宣布结成联盟,一起开发研究和OLED产品。
对索尼来说,这是一个难以接受的现实。5年前,索尼还是OLED电视市场的领头羊。那是,索尼公司高管还把OLED誉为公司强势回归的标识。当时索尼生产出尺寸为11英寸、厚度为0.1英寸的OLED显示屏被认为是奇迹,但搭载该屏幕,售价2500美元的电视却吓退了大部分消费者。
OLED并不是索尼遭遇的第一道坎。2004年,在OLED之前的上一代电视显示技术浪潮时,索尼是第一家开发出替代传统荧光屏幕的LCD显示屏的厂家。LCD相对荧光显示屏具有更好显示效果和更高的能源效率。但是,1年之后,三星推出的LED电视显示技术逐步取代LCD成为了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