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罗拉沉沦轨迹 大规模裁员之后陷入迷惘
DOIT资讯中心 12年09月06日 16:10 【转载】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王瑶
“摩托罗拉永远是黑色,虽然很‘商务’,但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给人古板、中庸的感觉,无法让人眼前一亮。”一位摩托罗拉手机项目负责人坦承,这样的外观首先将女性用户、年轻用户拒之千里之外,“我们都自嘲说公司的手机是给35~50岁的老男人使用的。”
虽然摩托罗拉的产品设计部门也会想推出颜色鲜艳、时尚感更强的手机,但这些想法还没来得及实施,就被扼杀在摇篮中。“总部灌输的思想是求稳,这么多年,摩托罗拉一直这种样子,卖得不好也不坏。如果突然换了颜色,如果卖不好,所有责任都可能归设计部门,虽然也不一定是设计部门的责任。”这位手机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家都害怕出错,害怕担责任,以致缺乏创新。
与三星相比,摩托的外观与设计受亚洲用户的青睐度低许多。此外在硬件上,摩托罗拉还是多方受到三星的掣肘。
“三星旗下有很多子公司,芯片、闪存、摄像头等零配件的采购价格要比摩托低一些,因此,同样配置的手机,摩托在成本上处于弱势。”这位手机负责人告诉记者,“不仅如此,由于三星掌握了最新的技术,很多好的配件根本无法采购。”
据记者了解,三星畅销的Galaxy S系列又轻又薄,而其“市场竞争者”摩托罗拉的RAZR系列就有一处缺陷。“RAZR系统上面突出来一块,是因为摄像头器件无法做到与三星Galaxy S系列的摄像头那么薄。当时这样薄的摄像头只有三星能够出货,其他配件厂商无法做到。我们也向三星询价,结果三星表示自主研发的超薄摄像头是绝对的非卖品,其他竞争对手无法获得。于是,摩托罗拉的新RAZR系列都只能在上方‘肿’出来一块。”这位员工表示,这样的外观缺陷确实影响消费者的第一印象。
一位在摩托罗拉南京研发中心工作多年的员工告诉记者,摩托在硬件上有一些自己的特点,如三防、超大容量电池、双网双待,但是在软件上就没有自身的特点与优势。
“与国内厂商的快速反应相比,MOTO在预装应用上做得并不好。许多审批都要递交到美国总部,慢的话,一些审批要长达一年。”一位负责某移动APP商场推广的相关人士向记者抱怨,后来,他都不愿意找MOTO合作。
这样的反应速度拖累了MOTO。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风云变幻,手机厂商每三个月、每半年都会出现一些新变化。
而前文的手机项目负责人则认为,摩托罗拉内部认为,国内一些第三方应用质量一直提不上去,除了新浪微博、大众点评等好的应用,应用预装得越少越好。现在用户下载应用的渠道很多,把应用的选择权交给用户便好。
中国区没有决策权
或许,这样的命运对80多岁的摩托罗拉来说,是“命中注定”。
摩托罗拉庞大的全球体系,以及总部决策的管理架构让其无法在本土市场给力。
“在本土化上,三星做得比MOTO要好。三星的本土研发、产品人员可以决定一款针对本土的手机采用哪些功能,内置哪些软件。”一位摩托罗拉手机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但是“摩托罗拉在中国的产品、项目经理没有什么话语权,发往总部的10个请求有9个会被驳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