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罗拉沉沦轨迹 大规模裁员之后陷入迷惘
DOIT资讯中心 12年09月06日 16:10 【转载】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王瑶
据前文的手机项目负责人介绍,“许多项目经理觉得,自己作为某款手机的负责人,却无法决定上面放什么功能,这让人挺郁闷的。”他告诉记者,不少员工都有这样的感受。
这样的决策机制让MOTO的手机在全球经常性遭遇“水土不服”。据摩托罗拉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摩托罗拉曾推出一个Webtop的附件,虽然功能很棒,可以将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展拥有更多的功能。但由于售价相当于中高端手机的价格,结果,在美国卖得不好。“后来,总部要求将其推到中国来卖,结果价格太贵,中国市场更是无人问津,几乎一台也没有卖出去。”这位工作人员表示,摩托罗拉做了不少“这种看起来很炫,但太过超前、不贴近普通消费者”的项目,花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却没有任何预想的效果。
“其实,中国区的员工知道国内的用户喜欢什么,但没有决策权。有些手机在中国区推出后,我们也知道肯定卖得不好,但是,总部的一个决定下来,我们也无能为力。”一位摩托罗拉的员工告诉记者,2009年底推出的天翼3G定制机XT800正因为加入联系人快速搜索等中国人喜爱的功能,最终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在当时,MOTO刚开始做Android手机,中国区的研发团队在需求上尚有很多的话语权,但话语权后来被总部收回。
摩托罗拉的全球业务部门都“惟美国总部或美国大运营商的马首是瞻”。据这位手机项目负责人介绍,“同系列的产品,不论哪个地区先做出来,有可能被要求必须让某一个大运营商(如Verison)先发布,也就是说,有可能早做出来了,但得捂着不得发布,无形中错过了某些地区的最佳发售期。他抱怨,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对摩托罗拉这一“老态龙钟”的企业来说,内部的斗争也让摩托罗拉错失了很多良机。
早在几年前,摩托罗拉出过一款透明盖手机(A1200),这款手机很受中国用户的欢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畅销。“这款手机后来很长时间并没有针对中国市场推出后续版本,这有悖于其是畅销款手机。并且,后来推出这款手机的部门,不少人被拆散了。”这位手机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中国区即便做得再好,人事权与话语权还是在美国手里。
“在摩托罗拉这样的大企业,中国人做得太好会被干掉。许多人看到‘枪打出头鸟’,心态开始变成‘只要不出错就可以’。”这位手机项目负责人认为,这一心态让整个公司趋于保守,创新逐渐减弱。
错失运营商渠道
“今年7月初开始,摩托罗拉的渠道就开始乱了,串货、价格体系也乱了。现在,许多渠道都不敢接摩托罗拉的货了。”8月30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一位国内手机渠道的厂商坦承,7月开始,摩托罗拉中国区内部开始动荡,对渠道疏于管理。
据兴长信达CEO刘磊介绍,兴长信达有一部分业务是手机网上销售,主要客户是洋品牌,包括HTC、诺基亚、MOTO、索爱等。2011年年中,摩托罗拉在兴长信达的平台上一度销售得很好,在所有洋品牌的手机当中,比例一度接近50%。
不过,好景不长。“MOTO的许多机型到了9月份就开始没货了。”刘磊不无遗憾地说道,现在兴长信达也开始与华为、中兴等国内的厂商合作,成为其智能手机的渠道。
“智能手机时代,运营商渠道很重要。。”刘磊告诉记者,与功能手机相比,智能手机在运营商渠道的销售比例增加了10%~20%,电商渠道的出货量也增加了不少。目前,运营商渠道与电商渠道占整体智能手机的销售比例超过60%,传统线下渠道不到40%。
“从市场的整体表现来看,摩托罗拉对运营商渠道不够重视,并且是其在中国市场失利的重要原因。”张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