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专利大战
那么谁能成功阻止“科技四雄”上述已策划好的各项市场战略?当然,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律师。过去一年中,科技产业的法律诉讼大战接连不断,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以及所有手机厂商都卷入有关手机专利的法律纠纷当中。这些厂商相互起诉,称对方手机产品的外观设计和功能抄袭自家产品。在微软等厂商的“鼓动”下,美国监管部门正考虑对谷歌提起反垄断诉讼。今年夏季,苹果成功说服德国一家法院颁布禁令,以禁止三星Galaxy平板电脑(该产品运行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在德国市场销售,并迫使三星推迟在澳大利亚市场发布Galaxy产品。三星与苹果之间的法律大战,不仅是谷歌Android与苹果iOS之间的对决,而且三星又是苹果最大零部件供应商,致使这场已扩大到全球范围的法律诉讼变得更为复杂。
三星与苹果之间的法律大战,也表明谷歌Android手机平台的知识产权似乎存在着问题。虽然谷歌对Android采取“免费和开放”措施,但其他厂家找上门来,要求各Android设备厂商支付专利费,等于这些厂商所生产的Android设备成本将有所提高。正因为这些错综复杂的官司,在北电网络(Nortel)出售手机专利业务过程中,各大科技公司都积极竞购,最终苹果和微软等组成的联盟成功击败谷歌,并以45亿美元收购了6000多顶移动通信技术专利。作为回应,佩奇斥资125亿美元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并借此获得了1.7万项移动通信专利技术。此外,谷歌还从IBM手中收购了超过2000项的技术专利(谷歌未透露交易价格)。
所有这些专利诉讼,其实都会起到压制技术创新的效果。目前新开发出来的设备功能非常复杂,会涉及大量专业领域的技术,如精密芯片设计、电池续航和触摸屏技术等等。从这个角度上讲,目前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敢于声称,自己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技术全部来自公司内部。虽然此前科技公司之间偶尔也会因专利纠纷“小打小闹”,但目前如此大范围的专利诉讼活动,导致所有科技公司都具备了动辄就起诉对方的本能。
只是这些公司都没有从微软市场影响力下降一事中吸取教训。在经过1990年代后期的反垄断官司后,微软元气大伤,再也无法夺回科技产业发展方向指路人的位置。为应对这起反垄断官司,微软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而导致该公司的技术创新理念已落后于其他竞争对手。这种代价仍值得目前正卷入法律纠纷科技公司的警惕:如果佩奇用于应对Android法律纠纷的时间越多,谷歌推出新产品和服务的力度就会越小。
任何科技公司都具有“短命企业”的特征:如果无法保持技术创新,曾经领先的科技公司,也会与他们的过时产品一样被公众所遗忘。只是亚马逊、苹果、Facebook和谷歌有可能不受这一行业通行法则的影响。这四家公司的CEO都充满活力(四家公司中以库克年纪最大,为51岁)。除库克外,其他三名CEO也都是公司创始人,且对于各自公司的发展都充满信心。这些公司都具备充足资金,对于潜在竞争对手,亚马逊、苹果和谷歌可通过收购等手段进行打压。
但作为单独的科技企业,亚马逊、苹果、Facebook和谷歌的市场优势也不可能永久延续下去。随着“科技四雄”在2012年继续相互攻入对方领地,他们之间会互有输赢。但正像历史教科书已告诉过我们的那样,美国科技产业的未来赢家,其实属于那些目前仍在帕罗奥托市自家车库中默默创业的“小年轻”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