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DOIT! [ 登录 ] [ 免费注册 ]
您的位置: DOIT首页资讯中心 》 正文

苹果“血汗工厂”争议背后弥漫中美制造业战火

2012年03月26日 16:17【转载】作者: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瑶

导读:最近,美国媒体有关苹果“血汗工厂”的争议有急转直下的态势。

关键词: 苹果 富士康 血汗工厂

“金苹果”背后,是一个头足倒置的利润分配“金字塔”

苹果公司辉煌的成功确实容易让它成为众矢之的。它一度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排名第一。以iPhone为例,苹果智能手机的高利润率让同业者汗颜。在最新发表的一份报告里,它甚至仅以8.7%的市场占有率,获取了整个手机市场3/4的利润。苹果粉丝心目中的乔布斯,就像摇滚明星一样令人抓狂。这样一家光芒四射的公司,其代工厂工人微薄的收入和糟糕的境遇,最容易引发人们强烈的负面想象。

为苹果产品代工的富士康公司的确存在污点。此前发生的工人跳楼事件、车间污染,以及超时工作等问题,一度引发中国媒体持续关注和强烈批评,有关部门也采取了相应的加强监管的措施。不过,美国媒体这一轮“狂轰滥炸”,甚至引发那种“中国制造抢走美国工人饭碗”的“合理想象”,显然缺乏确凿依据。

众所周知,苹果公司是“全球代工”的经典企业。每一部苹果手机都印有“加州设计,中国制造”的字眼,这意味着乔布斯的公司只负责设计、技术监控和市场销售,而所有的生产加工环节都以“委托生产”方式,外包给遍布世界各地的下游制造商。

“我们动脑,他们流汗;我们出思想,他们卖体力”。不仅仅是苹果,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以高技术专利和创意能力见长的美国跨国公司,都把廉价的加工环节和生产基地,像包袱一样甩给下游的“打工国家”。

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化的分工和产业转移大趋势,决定了苹果产品本来就是“跨国合作的结晶”。乔布斯的光环背后,是苹果的全球化“产业链价值效应”共同缔造的,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不要忘记,虽然苹果公司在美国仅雇用了4.3万员工,而在全球,则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劳工,共同为实现“苹果奇迹”贡献着价值。

但这个“全球制造”的苹果,在利润分配上却是极端不平衡。美国《纽约时报》两年前就对苹果公司iPhone4的供应链进行解剖,结果发现,一部售价600美元的iPhone4,所需材料成本约为187.51美元。其中,约80美元的材料是韩国的产品,美国、德国和日本一些公司则提供另一些材料。在中国,富士康等企业将这些元件组装,只得到每台6.54美元的酬劳。而苹果公司在每台iPhone4上的获利高达360美元,利润约为60%。中国数十万工人能够获得的收益,仅相当于售价的1.6%。

  • 人人网
  • 转播到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公司简介 | 媒体优势 | 广告服务 | 客户寄语 | DOIT历程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Copyright © 2003-2012 DOIT.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DOIT传媒 版权所有京公网安备: 110105001105
京ICP证030972号电信业务审批 [2009]字第572号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