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DOIT! [ 登录 ] [ 免费注册 ]
您的位置: DOIT首页资讯中心 》 正文

苹果“血汗工厂”争议背后弥漫中美制造业战火

2012年03月26日 16:17【转载】作者: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瑶

导读:最近,美国媒体有关苹果“血汗工厂”的争议有急转直下的态势。

关键词: 苹果 富士康 血汗工厂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贾根良教授曾撰文称,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意识到,世界经济是垄断在跨国公司和跨国资本手中的,它们通过“两头通吃”的方式,把绝大部分收益都集中在了极少数垄断资本手中。

苹果公司的“全球化产业链”,一边把低端制造业岗位从美国转移出去,通过压低中国等代工企业的工资成本获取利润;另一边又在市场上形成垄断高价,通过出售产品获取利润。

贾根良认为,这个循环的结果是:技术进步的成果基本上都以利润形式,转移到世界经济中作为“中间商”的跨国公司手中了,这不仅没有增加发达国家消费者的真实购买力,也导致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工人、农民收入长期停滞,甚至下降。

他称,“跨国公司不仅造成了发展中国家,而且造成发达国家的内需严重不足,是资本与劳动之间收入分配严重两极分化的重要成因。”

中国制造如何赢得“颠峰对决”

实事求是地看,美国的确让出了利润越来越低、竞争力越来越差的中、低端制造业,以及某些下游制造环节。但是,在能够获取最大化利润的高端技术、专利、军工、标准、品牌、设计等领域,“美国制造”还是留在了本土。

有中国研究者发现,在同时拥有波音和微软两大高科技企业集团的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就丝毫看不出“制造业萎缩”的半点痕迹,生产线上仍然忙碌异常,订单排得满满。“参观波音总装厂”一直是各国游客在美国的重点旅游项目。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从2002年到2005年,该州丢失的制造业工作机会为 7.2万个,其中3/4是纺织业、家具制造业和电子业的岗位。但同时,该州在利润丰厚的生物技术、制药等行业也产生了很多就业机会。

“美国制造”的重振,显然不会重新回到“规模取胜”的阶段,美国公司的企业都认为,创造较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岗位,才能塑造“美国制造”的未来。正如乔布斯在晚餐会后对奥巴马所言:“我对国家长远未来并不感到担心。我所担心的是,我们关于解决办法的讨论不够充分。”这位素以“反叛”著称的制造业大师所钟情的,应该是美国文化无限创新和向极致追求的冒险精神。

事实上,这也是“中国制造”这个国际产业分工链条中的“打工仔”,内心深处的梦想所在。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认为,从大趋势看,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正逐渐进入“虚拟资本主义”,以金融服务业为核心的货币霸权、知识产权垄断已成为其核心竞争力,而制造业包括重化工业,在未来还将向外大规模转移。因此,中国新一轮的工业化,主要是承接重化工业和重型制造业转移,从而成为真正的“世界工厂”,而不仅仅是“加工车间”。

有分析人士比喻,中国经济未来真正崛起和升级,其过程,如同与武功高手过招,要学会《天龙八部》里的神功“吸星大法”。生产要素的洼地,虽是“弱势”,但正好能把居于“强势”的发达国家工业能力“吸”过来,这也正是有效利用了资本总是追求低成本的逐利本性。

  • 人人网
  • 转播到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公司简介 | 媒体优势 | 广告服务 | 客户寄语 | DOIT历程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Copyright © 2003-2012 DOIT.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DOIT传媒 版权所有京公网安备: 110105001105
京ICP证030972号电信业务审批 [2009]字第572号
link